4月26日对外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为新一轮东北振兴开出“药方”——着力完善体制机制,着力推进结构调整,着力鼓励创新创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从日前各省份陆续发布的一季度经济数据看,东北三省GDP增速仍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辽宁出现了负增长。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曾表示,东北地区之所以增速出现一些回落,主要是因为产业结构相对单一,抗风险能力、抗市场冲击能力相对比较弱。
“东北地区当前面临的问题,既有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各地区面临的共性原因,又有思想观念、发展方式、经济结构、体制机制相对落后等个性原因,两者交织加剧了问题的复杂性。”国家发展改革委东北振兴司副司长杨荫凯说。
此次出台的意见,充分体现了问题导向,瞄准新一轮东北振兴的痛点、难点、关键点,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针对体制机制障碍问题,意见提出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深入推进重点专项领域改革,主动融入三大国家战略等。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赵昌文认为:“体制僵化、历史包袱较重等一直是东北三省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因素,光靠所有制改革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把改革与产业重组或结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这对于国有企业重塑竞争力至关重要。”
——针对经济结构单一问题,意见提出促进装备制造业提质增效,努力改变“一企独大、一业独大”状况,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化大农业。
“东北振兴不能把优势丢掉,各地要将自身在农业、重化工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的优势发挥出来并加以巩固。”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说。
——针对创新创业活力不足问题,意见提出把鼓励支持创新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促进科教机构与区域发展紧密结合,把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放在优先位置。
“无论是发展还是振兴,没有人就是一句空话。一个地方经济要发展、要繁荣,就要有一定数量的人口。东北地区需要从人的需求出发,创造环境让人留下,使人有发展机会、有盼头,这是东北振兴的基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周宏春说。
——针对民生短板问题,意见提出加大民生建设资金投入,全面实施棚户区、独立工矿区改造等重大民生工程,推进城市更新改造和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
尽管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但一季度东北三省经济运行已经出现回暖迹象。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来看,三省一季度增速均比1至2月增速有所提高。此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同比有所提升,物价水平、就业、居民收入都保持稳定。专家认为,新一轮东北振兴具备了良好基础,前景可期。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徐绍史表示,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有条件、有基础、有动力。要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发展自信,以贯彻落实意见为契机,抓紧提出一批重大工程、重大政策举措、重大开发开放平台和重大工作机制,着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加快培育和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