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企业家是供给侧改革的主将 |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点击数:427次 更新时间:2016/4/6 8:28:55 |
在改革开放30多年后,中国经济的政策指向和发展动能已悄然发生深刻变革,以注重供给侧改革为明显标志进入新常态运行周期。这实质上是从物质资本投入为主的发展模式转入以人力资本为主的新经济模式。这符合后发达国家后赶超时代转型的必然要求。
当今的企业界人士普遍有个感受,钱与人这两大基本生产要素的角色位置发生了逆转;以往是缺钱不缺人,如今是不缺钱而缺人。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劳动力过剩,资本稀缺,那时,谁有钱,谁能借到钱,就能挣钱、多挣钱。如今的问题是,任何一个投资者,有钱远远不够,你必须找对人,缺人成了“短板”。现在矛盾的症结是清晰的:一方面物质资本相对富裕,另一方面人力资本相对缺乏。这里所说的人力资本,不是指普通劳动力,而是高素质的企业人才尤其是合格的企业家群体。这正是供给侧改革的精要所在。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是否培育好企业家主体,激发企业家精神。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12月2日的经济工作专家座谈会上特别指出:这几年,我们出台的政策重点是在供给侧加大改革力度,为的“就是放手让企业家去创新”。
企业家指数应成检验改革标识
供给侧改革实质上就是进一步推进市场化,通过改革的方法转变政府职能,更好地让市场配置资源,让生产要素从低效率领域转移到高效率领域,从已经过剩的产业转移到有市场需求的产业,实现供需再平衡。经典的供给侧理论主体通过减税、放松管制等重要举措激发企业活力,发挥企业家动能,以市场的作用提供有效需求,推动经济发展和进步,其在多国治国理政中颇多建树,可资借鉴。企业家是市场的主体、创新的主将、供给侧的主角。企业家指数应成为检验改革的标识。
企业家是市场的主体。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企业家是企业的主导。搞活企业关键在于解放企业家,释放活力重在激发企业家精神。
在市场经济原理中,人是第一要素,市场机制就是“经济人”的机制,在充分的法规空间内,尊重人性、维护产权、释放心智,让市场主体在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同时实现自身价值和追求。正是为了发挥企业家精神,才创造了公司这种现代企业组织形式。公司治理有两个基本功能:一是选拔具有企业家素质的人领导企业;二是激励和监督企业领导人更好地创造价值。以企业家领军的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成为市场的命运共同体,能够敏锐地感知市场的需求和变化;实际地把握市场的方向;负责地决策、组织生产经营,控制和承担风险,从而最有条件成功实现企业生产与市场需求的衔接,生产真正的经济效益,创造新的商业价值。
企业家是创新的主将。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经过30多年快速发展,我国经济总量虽已跃居世界第二,但是总体上仍处于经济规模大而不强、增长快而不优的状况。供给侧改革把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形成创新驱动引领发展新模式。实施这一历史性攻关转型的重任必须依靠企业家担当主将。
创新是基于市场导向,由企业家推动的增长。企业家是科技创新的最好促进者、最终实现者。没有企业的需求以及应用推行,一切经济类科技项目都不具有成果价值和实际功效,都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创新的特别之处在于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而市场平台则提供了理想环境和对冲机制,为创新提供商业评估导向,激励和溢价变现的空间,消化试错的成本、分散失败的风险。
更重要的是,企业家本身就是最具创新精神和能耐的特殊人才。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如此定义企业家“以实现新组合为基本职能的人”,“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企业家往往充满激情理想和敏锐眼光,能脱开习惯性思维和路经依赖,以新的方式开创新事业,展示了熊彼特概括的“创造性破坏”的企业家精神。这已为现代企业诞生以来的历史所铁证。一批明星企业家成为改变世界面貌和人类生活的功臣:他们让铁路畅通、汽车普及、机器智慧、世界互联、品牌照人……人类的文明进程不断加速,世界正跨越式更新。
企业家是供给侧的主角。一般而言,供给侧包括劳动力、资本、土地、创新、制度等5种要素。然而这5种要素并非处于同一层面。劳动力、资本和土地属于生产力要素的“硬件”;创新和制度是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因素,是“软件”。在经济活动中,硬件和软件的投入分别代表了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方面就是改变以往通过投入量的增加实现经济增长的老路,而转型到通过软实力的提升,实现经济有效增长。区分不同性质的供给侧因素很重要,抓住了企业家尤其是企业家精神这个着力点,供给侧改革才能抓住牛鼻子。
供给侧的经济学意义是指提供有效供给、发现需求、满足需求、创造需求。这里的重要前提是,生产提供者必须“合格”。分析相当一段时间以来广泛存在的产能过剩,供需不匹配的原因,不难发现其重要根源在于存在大量不合格的供给主体。在经济体制不完善的状况下,价格机制、竞争机制,一定程度失灵。供给侧改革本身意味着让更多合格市场主体进入市场,通过市场驱动淘汰无效供给、过剩产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也包括企业人的清理和优化配置。
供给侧改革需要新型企业家
这里有必要厘清一个概念,辨析一种社会现象。当下,大凡企业负责人,尤其是对民营企业,均冠以“企业家”称号。而社会众多其他岗位如学校、科研单位负责人除取得公认成就者,鲜有“教育家”“科学家”称谓的。对于这种差异现象也不必苛求,我们可以更多从社会心理和文化习俗演化的角度来看待,可视为“经济建设为中心”语境中一种重商情结,亦或为纠防“左”视的亲商关怀,但从专业的意义上,彼此倒不必当真,把称作“企业家”的都看作业界的行家里手。很多民营企业负责人对此很清醒。他们说,企业家有财富,但富豪并不是企业家。生意人、商人和企业家是不同层次和品质的群体。我们供给侧改革呼唤的是具有相符精神和才能的企业家。
市场经济是企业家的熔炉,公平竞争是企业家精神的磨刀石。改革开放大力推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程,不仅创造了经济发展的伟绩,也促进了社会的变革和进步,诞生了以非公经济人士为重要成员的新社会阶层,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队伍,成为创业创新的生力军,成为中国经济转型的开放先锋和时代代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3次创业高潮。第一波高潮是草根创业。主要由农民和城市边缘人发端。温州“八大王”是早期代表。“傻子瓜子大王”年广久因备受争议并引起最高层关注,成为那个时代的特殊符号。“敢闯敢试”成为当时创业的鲜明特色。第二波是精英创业。一些体制内的高管和骨干勇敢告别铁饭碗下海创业,柳传志、陈东升、冯仑等崭露头角,书写了一代传奇。现代公司治理和企业制度在此期间开始形成。第三波可称为海派创业。主要特点是领军人物大多是海归优秀人士,再则创业开始摆脱单纯引进模仿式的低端“拿来主义”和“代工模式”,能紧随国际流行趋势,呈现海派特色,尤其是发力于“互联网+”等新型产业。同时创投等新兴金融资本和工具应运而生,为虎添翼。李彦宏、张朝阳、马云、沈南鹏等青年才俊成为业界明星。从中可以看到,“时势造英雄”,中国的企业家在进步在追赶,在不断转型升级,他们成为国家发展的缩影和希望。
可以预见,中国正迎来第四波创业浪潮,其代表人物是创新领军人物,并能在国际舞台占一席之位,这是后发达国家实现“弯道超车”的必然要求和能力体现。企业的实力决定国家的经济实力,企业的水平代表国家的发展水平。下一代的商界领袖由国际市场来检验,不论年龄身份来路,关键看气质。新人可以脱颖而出,老将也可以谱写新传,但新型商界领袖必须具备国际视野、战略思维、创新激情、社会担当以及大协调大竞合的才干。总之,为诞生国际化企业和企业家而努力,才能攀登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世界高峰。
以企业家为重点精准发力
供给侧改革要注重实效,要抓住企业家这个重点精准发力。在推进改革中既要见物更要见人,既要解决眼前的突出矛盾,又要为长期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要情系企业家的心声,回应企业家的关切,再难不能难企业,在重不能压企业,以“放水养鱼”谋本强身。为此,建议:
首先,坚持市场经济原则不动摇,让企业家真正增强获得感。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是中国改革开放确定的目标。加深认识和维护市场经济的原则有利于深化供给侧改革的立意和举措。产权明晰、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两大原则。保护产权就是发展市场经济,维护公平就是创造市场环境。有恒产者有恒心,最好的投资环境是让企业家尤其是民营企业家“我心永恒”,放心安心热心恒心。我国已修宪立法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目标原则,也明确依法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权。由于种种原因,不少企业家对社会环境仍比较敏感,有的预期信心不足,导致出现挣得越多越心慌的现象。这就必须切实为企业家提供稳定而有利的发展环境,切实从实际中增强获得感。
今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的民建、工商联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委员们意见和建议时强调,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共产党确立的一项大政方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支持非公有制发展,政策的配套措施还不是很实,效果还不是很好,“市场准入限制仍然较多”“一些政府部门为民营企业办事效率不高”,必须下决心解决,让民营企业真正从政策中增强获得感。习近平总书记重申,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变,我们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没有变,我们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没有变。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民营企业家对习近平总书记“三个没有变”讲话反响热烈。最大的共识是吃了定心丸,振奋了发展决心,坚定了对国家前途的信心。他们说改革开放重大的成果是产生了占半壁江山的民营经济,民营企业始终与党的改革开放大政方针同生、同进、同荣,这是建立在基本经济制度基石上的信心和力量。
其次,要构建良好的政商关系,形成“亲”“清”良性局面。
任何社会,政商关系都不可避免。政商关系从广义而言,可以指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或政府与企业的关系,表现为社会关系和工作关系;从狭义或特指而言,是指政府官员与企业家的交往关系,有时往往表现为个人关系。这两个层面的政商关系都构成社会关注,事关重大的“热点”关系,成为衡量社会经济发展效率和健康程度的重要指向。
把握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首要前提,也是供给侧改革的首要任务。在偏重需求侧时,更多是发挥政府作用,扩大公共投资,刺激消费,为应对危机加强对经济活动和企业事务的管理;而注重供给侧改革的要求和改革内容是政府转变职能,让企业发挥主体作用,纠正政府干预管制过多的弊端。
良好政商关系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构建制度化的两者关系。企业的长远发展需要非人格化的与政府之间的合作。企业面对的必须是作为组织和制度的政府存在,是可以稳定持续传承的政商关系。政商关系一旦异化为私人关系、个人关系则容易失去边界,失去稳定的保障;容易引起权力的异化和变味,带来私权力对公权力的侵蚀。
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就政商关系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以“亲”“清”二字构建新型政商关系,令政商界群情振奋,耳目一新。讲话阐明了政商关系的基本原则和行为准则,指明了努力目标和行动方向,回应了企业家,尤其是民营企业家和广大干部的重大关切和期待;同时表达和传递了对干部和企业家的真切关怀和期望。顶层设计的构建,为良好的政治和经济生态环境,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根本保障。
第三,要营造良好的“双创”环境,激发企业家精神。
要加强顶层设计,加强法治建设,构成政策体系,整体推进,细化落实。首先要把诚信建设列为国家一号基础工程,让信誉女神照亮市场,开创好人赚钱的时代。放开市场准入,维护公平竞争,更大范围推广上海自贸区经验,实行以负面清单为重点的投资管理制度,以贸易便利化为重点的服务监管制度,以政府职能转变为导向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等一系列改革;加大减轻企业负担力度,落实好结构性减税、营改增、小微企业减税政策,有效降低企业成本;加快建设面向企业的公共服务体系和平台,积极发展技术市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以“专、精、特、新”企业为重点,提供可靠、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大力促进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源结合,让金融资本对接创新型企业家。
特别要在全社会营造有利于培育、激励企业家精神的氛围,弘扬“尊重创业、尊重创新、尊重人才、尊重劳动”的正能量,形成鼓励创新、允许冒险的文化和价值取向,理性认识创新的规律和周期长、风险大等特点,有容错试错的包容气度。进取而豁达的创新理念和社会环境,将从内因和外因结合上催发企业家精神迸发,为供给侧改革提供宝贵的人才资源和充沛的精神动能。
|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 上一篇:辽宁民营经济新一轮振兴现象追踪 下一篇:结构性改革要攻坚克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