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不能片面追求服务业占比高 |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点击数:444次 更新时间:2016/3/30 8:52:06 |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5年中国服务业增加值的GDP占比达到50.5%。有观点认为,这标志着中国与发达国家服务型产业结构的距离进一步缩小,意味着中国产业结构由制造业为主导向服务业为主导转变迈出重大一步。
肯定服务业的重要性不等于服务业必须完全取代制造业。二战后上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西方国家经济高速发展,赖以支撑的产业基础正是重化工业和加工制造业。从上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在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推动下西方国家出现去工业化现象,表现是大公司实施全球经营战略,争先恐后地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大量传统产业如服装、鞋帽、纺织、造船、炼钢、电子、汽车等被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目前西方国家制造业在GDP中的占比只有百分之十几,服务业占比已经达到70%以上。伴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西方国家经济增速不断下行,投资规模不断萎缩,失业率上升,收入差剧不断扩大,政府债务不断攀升,国际竞争力下降,经济波动频繁,直至2008年酿成严重的世界金融危机,至今未完全走出衰退。
西方国家服务业占比过高,经济增速不升反降甚至陷入停滞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私有制导致收入两极分化,劳动者消费需求受到严重抑制,生产相对过剩和利润率下降,制约投资和消费的增加。二是资本向国外转移和产业空心化导致制造业萎缩。三是制造业萎缩使服务业失去发展的目标和基础。四是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总体上远低于制造业。
中国是个成长型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十二五”完美收官,不仅靠发展速度快的服务业,更与制造业的强有力支撑分不开。
至于我国目前的服务业,发展水平还比较低,相对于制造业的强大实力和人们的消费能力而言,生产性服务和消费性服务质量、水平都不够高,传统服务业有待升级,现代服务业更待拓展。
发展服务业不能盲目与西方攀比服务业占比,更不能用服务业完全取代制造业,应把握以下原则:
一是深入研究西方国家去工业化的原因,认真吸取服务业成为主导产业后经济严重衰退的深刻教训。
二是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相配合,切实保证服务业的发展有效服务于制造业的发展。
三是采取有力措施制止资金从实体经济向房产、证券、金融行业转移的势头,防止去实体化、去产业化风险。
四是用现代服务业助推传统制造业,实现传统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协同发展。
五是通过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助力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有效融合和共同发展。
|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 上一篇:互联网金融如何走出“监管迷途” 下一篇:海南菜价高不全赖“菜霸”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