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做客“聚焦2016两会——中经在线访谈特别节目”,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系列话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就是去产能。当前,需求侧总体呈下行态势,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需求,都达到了历史峰值。由于需求下降,供给也跟着下来了,这就导致了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比如钢铁、煤炭等产业,过剩产能已达30%左右。”刘世锦委员表示。
“过剩的产能导致3个结果,一是PPI连降,工业品出厂价格连续47个月负增长,最低的时候达到-5.9%;二是工业企业利润从2014年8月份以后,超过一年多时间是负增长;三是有些地区财政收入相对下降,面临很大压力。因此,只有减掉过剩、落后的产能,才能够使企业利润回升,走出困境。”刘世锦委员说。
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做“加法”容易,做“减法”难。去产能从哪些方面着手?刘世锦委员认为,首先要解决产能过剩企业的职工安置问题。
最近,许多地方摸底僵尸企业规模,这类企业基本上处于产能严重过剩的行业里,扭亏无望,主要依赖政府补贴、银行贷款生存。“为什么一些地方仍在维持僵尸企业?重要的一点就是为了养活这个企业的职工。如果直接拿部分补贴去养人,然后企业该关闭就关闭,该重组就重组,从经济角度看,其实更合算。”刘世锦委员说,“关闭僵尸企业是为了让资源得到更有效地利用和配置。企业破产不要以为是坏事,实际上是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方式,对所有人都有益处。”
“其次,要解决银行对不良债务方面的担忧。我访问过一些产能严重过剩行业里的企业,一个煤矿企业生产一吨煤的成本是400多元,现在市场价200多元,每生产一吨要亏损200多元。亏损这么严重,为什么还生产?他们的回答是,现在还欠银行很多贷款,银行不愿意让停。一旦停产,银行不良率马上大幅度上升。”刘世锦委员坦言。
刘世锦委员认为,既然贷款不良的问题已经实质发生,就不要继续掩盖,这有碍去产能的进程。应给予银行一些政策,解决其后顾之忧。
消费需求升级,同样可以带动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结构升级首先要有需求,企业才有生产动力。比如‘中国人去日本买马桶盖’这件事,就说明了中国中产阶级群体在增加,对高质量产品的需求正在增长。这是好现象,只不过当前中国产品的质量和服务仍有待提高。随着需求的转型升级,国内企业会努力生产出更好的产品。”刘世锦委员说。
在去产能的同时,还应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在一些传统行业中,其实也蕴藏着新的增长点。在我国的一些基础产业,像石油、电力、电信等,如果加大改革力度,积极吸引社会投资进入,随着竞争加强,不但这些行业的成本可以降低,产品和服务也能够改进。在传统领域引入新的机制,就有机会形成新的增长点。”刘世锦委员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