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商会组织助力民营企业家增强发展信心 |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点击数:527次 更新时间:2016/3/3 9:02:53 | 阳春三月,万象更新。
回眸刚刚过去的一年,世界经济仍处深度调整之中,呈现出低增长、不平衡、宽震荡、多风险的特征,进而波及中国经济。而国内经济则进入结构调整和动力转换关键阶段,潜在增长率趋势性回落与长期结构性、短期周期性问题叠加,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期间商会组织在维护社会和经济运行的正常秩序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培养出一大批龙头企业,并在国际商贸交往中通过与国际商会开展合作交流,开发引进利用国外知识、技术和资金等资源,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2016年,是我国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们推动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新年伊始,各地商会组织在认真总结过去一年工作的同时,也纷纷邀请相关领导和专家、学者给广大会员指点迷津,增强发展信心,共创辉煌明天,为我们做好2016年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此,记者专门梳理摘要刊发有关专家、学者新年在各商会考察调研或专题会议上,为民营企业家开拓新思维、寻找新机遇、推动新发展,不断增强发展信心的讲话精神和亮点,以飨读者。
李稻葵:企业家对经济要有信心
清华大学经济学主讲教授、博士生导师李稻葵,曾建议实施平税制,引发强烈反响。并长期关注经济改革与发展的研究,致力于从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提炼相关的现代经济学理论。
日前他在由北京四川企业商会主办的“2016川商北京论坛”上表示,未来经济形势为U形趋势未到底,首先企业家要有信心,要抓几个特点,企业家内心要对整个经济发展的大势有一个基本的定力、基本的看法,根据这个看法抓几个经济发展,包括金融调整的几个特点,几个大势,几个基本的特点,抓住了这几个特点,看好了大的形势发展,做具体工作,搞投资,搞企业,才能够有基础,才能够有方向。
李稻葵强调,在当前这个形势下要有一个最基本的大的形势的判断,要有一个基本的底气,当前的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仍然是比较高的。三个基本的条件,中国经济都有,这三个基本条件,如果缺一项都不行,必须同时满足一个经济体才能飞跃。
第一是政府的政策,整个的体制,基本上是支持市场经济的,三中全会的报告,三中全会的决议,加上最近的五中全会的决议,加上政府各种各样的改革措施和政策的取向,都是想方设法让市场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我国在很多方面比国外搞得更好更快。第二个基本条件,就是人力资本。就是人的素质,社会的人口素质要达到基本水平,这一点企业家有充分的信心,我国的人口的人均寿命达到70岁左右,在全球的经济体、各个国家、各个经济体里我国是走在前面的。第三个条件就是对外开放,如果企业家对美国经济开放、对欧洲经济开放,就会主动向他学习,产品和服务必须靠他的标准,否则怎么做生意,怎么吸收外资。为什么我国从美国吸引留学生,因为国家在开放。三个条件都具备,所以应该有信心。
当前为什么中国经济出现了困难,因为当前我国还在寻找新的增长点,目前出现了过去30多年很少发生的情况,今天的兴奋点不明显,老百姓先是有了自行车、电冰箱,后来装修房子,再后来有了私家车。房地产、城市建设一轮接一轮,现在兴奋点分散了,兴奋点不明显了,这就是当前的经济,实体经济转型的困境。
李稻葵认为企业家应该有信心,因为人均水平只有美国的20%,我国还有大量的赶超的时间和学习的地方。因为我国的技术、商业模式、教育理念、国际贸易产品创新,还远远没有达到潜力,与发达经济体差得很远很远,怎么办,必须创新,必须转型。今后的经济发展会有3个增长点:第一,农村人得进城。农民进城会带来一批城市的变化,第一拨影响的是省会城市。第二,就是城里人的基础设施的基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仍然远远落后,远远不足。第三,就是细微的、多元的经济结构的调整,包括供给的提升。
企业家要认真把握短期经济调整,宏观经济变动的几个特点,从这几个特点出发,要抓住机遇。今年和明年有至少三个特点:
第一,经济的走势恐怕有可能是一个逐步的U形调整的过程,先低后高,底部应该会出现在今年的年中,也可能会晚一点儿出现在下半年。
第二,经济结构在今年会加快调整。为什么会加快调整,因为困惑中国经济的若干因素。到底是什么困惑着中国经济呢?李稻葵认为中国经济经过了这几十年快速发展,过去行之有效的可以生产、可以跟别人竞争的很多产业,现在必须要退出了。
第三,金融继续波动。上半年经济可能还得数九,一九二九三九,还得度过寒冬,在这个过程中,经济方面出的统计数据肯定还得波动。
刘平均:世界进入品牌经济时代
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会长刘平均同在论坛上指出,当今世界进入品牌经济时代,发达国家20%的强势品牌占据了80%的市场份额,我国在品牌经济发展中出现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在联合国统计的440种重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281种产品产量居全球第一,但是在美国发布的世界品牌百强中,我国只有华为、联想两个企业入围,分别为第八十八位和第一百位。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我国企业小而散。美国企业通过强强联合,实现对国际品牌的垄断,2015年4月美国两家资产规模都在150亿美元左右的企业,卡福和亨氏合并,形成了一个食品饮料行业的巨无霸企业,重组后的新企业集团,在美国食品饮料行业位居第三,全世界位居第五,拥有价值10亿美元以上的品牌有10个,5亿到10亿美元的品牌有8个,都是国际知名品牌。强强联合的目的就是为了垄断国际的行业品牌,美国在百强榜中一个国家拥有52个。
二是我国缺少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德国依靠科技创新,走出了德国制造百年不衰的成功之路,德国总部西门子有2万人的研发队伍,每年发明专利在2000项左右,使用技术创新在5000项左右,德国正是依靠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带领世界制造业和品牌建设的制高点。德国制造,百年不衰。百强榜中德国有10个国际知名品牌,位居世界第二位。
三是国际品牌价值评价科学性不够,并且中国缺少话语权。另一方面是我国产能过剩,大量的产品积压,而中国的消费者大量购买国外的商品。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长期以来假冒伪劣屡禁不止,消费者对国产品牌不信任。二是我国品牌建设滞后,在30多年中有两次沉痛的失败的教训,第一次是1979年开始的评优,10年评了6000多个国家金奖、银奖、百花奖,省优、部优,因为不正之风的影响,消费者反映强烈,国家下令停止了系列的评比活动。国家层面的评奖没有了,社会出现了五花八门的乱评比的公司,花钱买牌子,误导了消费,扰乱了市场秩序。三是企业和市场需要正能量品牌做导向,我国缺少科学公正的品牌评价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重要指示,指明了我国品牌经济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辜胜阻:调动企业家的创新精神
著名经济学家、全国人大常委兼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是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从上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他先后主持了6项国家科学基金教育项目、4项国家社会科学经济项目、5项国际经济项目及十多项的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在经济发展与城镇化创新和高科技产业、民营经济与企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政府与宏观管理、社会发展和教育理论等方面都有丰硕的研究成果。日前,他在北京福建企业总商会组织举办的论坛上,就当前经济形势下,供给式改革与闽商转型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辜胜阻说,闽商如果转型,非常重要的是要从投资转向创新。过去是靠人口红利、土地红利。现在如何转向创新?如何从手动劳动转向机器化?应该利用互联网和高新经济,不能离开网络,如果离开网络的话那是很难的。另外,要重视产品的产业升级,现代产业制度实施和创新,加上新的管理形式,充分发挥企业家的作用,创造品牌。要发挥海外闽商的作用,创新现在的机制,领跑商会的品牌创新,做好品牌经济。
辜胜阻认为,现在边际性经济,还是面临很大地下滑,需求类经济改革还是很重要的,更重要的是供给式经济改革。供给式是一辆马车,劳动、土地都掌握在企业家手里。供给式改革,本质上是要充分调动企业家的创新的精神。劳动资本技术创新,全都掌握在企业家手里。要创造新的供给方式,劳动、技术管理要加强,要激发创新的活力,让供给创造需求,通过短缺的物品推动供给力。供给式改革非常重要的是要减少政府的管制,然后要大大地推进实体经济成分的下降。要充分发挥多体制经济优势,也要靠资本市场和铺天盖地的中小微企业。
艾丰:企业目前最需要创意
艾丰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品牌之父、品牌中国产业联盟主席艾丰,是公认的品牌权威专家、学者型记者、哲学研究者和社会活动策划者。在同一天的论坛上,他认为要应对现实环境,中国企业最缺乏的是创意。就像画画一样,资金、技术、人才是各种颜色,你的管理能力就是你的技巧,但只有这些东西是画不出好画的,只有创意和构思,我想画一个什么画,有了这个创意,才能把颜色用到好处,技巧用到地方。
艾丰说,现在钱、技术、市场都不缺,就缺创意。你看创意好的企业都不错;没有创意的都不行,没人给你投资;创意不好赔光了。我们中国的许多企业,比较优势的企业,实际上他们的起步和后来的发展,靠的都是创意。比如说海尔,大家都很熟悉,大家最熟悉的海尔大冰箱。后来他们把冰箱砸了,这是什么,这就是创意,别人好多做法,定制度、搞培训,前面搞了好多,但是这是谁想的方法,这就是创意。这样简单的处理方法,成了一种创意,他们看到了后来的效益,非常长远的效益。
艾丰认为,要靠创意去解决问题。创意就是“守正出奇”。管理学讲的是正,有什么规律、什么管理,包括商标怎么管理?人才怎么管理?等等,这是规定。创意本身不是规定,但是只遵守规定也不行,必须要出奇制胜,要有你的绝招,要有与众不同的地方,要有别人想不到的东西。因为你不出奇,只守正。一定要守正出奇,这是创意要遵守的东西。
艾丰说,目前我们最需要的是创意。一定要有创意,我们讲创新,创新没有创意是实现不了的,创新一定要变成创意,要有可操作性。你天天创新,没有可操作性,怎么创新?创新是通过创意才能落地,才能变成现实。
陈章良:科技创新带领民营企业
家走出经济寒冬
中国科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陈章良早年在美国华盛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长期从事植物分子生物及植物基因工程研究,是国际和国内最早从事转基因研究的科学家之一,曾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贾乌德·侯赛英青年科学家奖”。历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等职务,对广西有着深厚的感情。在近日北京广西企业商会组织举办的年会上,陈章良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就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意义、“互联网+”等当下科技热点以及农业产业创新等联系实际,结合有关案例,深入浅出地展开主题演讲,指出科技创新是带领民营企业家走出经济寒冬的重要选择。
陈章良说,近200年来,人类经历了几件大事:蒸汽机的出现、电力的出现,然后到我们共同熟悉的集成电路,到计算机和互联网,一点一点的发展,都与科技的进步直接相关。我们国家经过几十年迅猛的发展,到现在,我们说经济进入了“新常态”,大家看到了这个“新常态”,后面的路怎么走?从世界经济的发展与科技的关系可以明白,未来中国要发展很大程度还得靠科技的发展。我们国家主要领导在很长一段时间十分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习总书记在多次会议上都谈到了创新的问题,这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据陈章良介绍,我们国家在载人航天、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材料、能源、新能源等科技领域,应该说在世界上都走得很前面。在经济发展方面,未来几年会继续走的,一个是大的物联网,物联网技术的出现给经济很大的推动力;还有一个大的科技发展,是大数据库,大数据库的应用,与科技创新及实业发展直接相关。
陈章良还结合自拍神器的诞生、陀螺技术在无人飞机上的案例,从普通科技的创新应用,谈到石墨烯的开发、量子通信的规划,说明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存在肯定黏性的同时,希望大家多想想科技创新,多想想新的技术是很有好处的。我们强调科技创新发展,并不是说今天真的没有生意可做了,是因为我们的脑袋不动,没有创新,没有去想应该怎么做。
何宪:人,才是核心竞争力!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我们国家在未来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主要目标,提出了一些具有标志性的重大战略。”中国人才研究会会长何宪出席北京四川企业商会主办的川商北京论坛时认为,第一就是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第二就是推动人才结构战略性调整,要突出高精尖人才,着力发现培养,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企业家人才、高级人才等等;第三个就是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资源的引进政策,我们在这方面做得不够。李光耀先生说的,中国是在13亿人里面选人才,美国是在6亿人里面选人才,说明我们选人才的开放度不够,这次把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提出来了;第四就是改革完善人才管理体制机制,提高社会横向和纵向的流动性。
|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 上一篇:如何让商会不成为“伤会” 下一篇:综合化经营是商业银行转型的必然选择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