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买手制”玩不转 NOVO百货大撤退 |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点击数:436次 更新时间:2016/3/2 19:04:52 | 面对百货业的艰辛,本被报以希望的"买手制"也显得力不从心。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NOVO的确称得上内地市场鲜有的特色百货店。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近两年来百货关店持续不断,不少率先转型的企业依然未走出经营低迷潮,尽管在转型中,"买手制"以及"自营"被屡屡推崇,但以NOVO百货持续收缩的例子来看,这样的模式并非完全行得通。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未来,经营模式简单、同质化严重、消费体验差的百货店的日子将越来越难过。如今,越来越多的百货企业也意识到转型变革的迫切。正当不少百货企业从多方面入手开始了"自救"旅程时,却猛然发现不知从何下手
"时至今日,仍有不少传统百货老板们还在觉得奇怪:曾经辉煌的日子咋这么快就一去不返?他们还在把原因归结于经济大环境不好、电商冲击等外界因素。"重庆市零售商协会秘书长李运杨坦言,最核心的原因还是百货企业自己做得不够好,没有快速地满足用户需求,更没有快节奏地跟上市场变化。"很多企业未经过缜密分析和调研,就盲目实施新项目,结果并未给运营带来起色,转型与变革仍困难重重。"
北京邑零售商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首席顾问刘晖分析称,NOVO百货模式并没有错误,其主打的买手制也是如今传统百货积极转型的一个方向。不过,做买手制需要依靠大数据支撑,借此对当地消费者进行了解。"买手店现在遇到的情况都差不多,针对消费者的数据匮乏,商品节奏也很难踩准。这并不是NOVO单独存在的问题。"他指出,目前内地买手制模式既缺乏人才,也缺乏经验,加上竞争者众多,这些问题都不容易立刻得到解决。
一度以“买手制、自营模式”引以为傲的NOVO百货,即将全面撤离重庆。
继2013年解放碑商圈国贸店关门停业,2015年万州万达店撤场之后,NOVO百货位于重庆的最后一家门店——观音桥商圈大融城店也于2月25日完成撤场工作。至此,与2011年正式登陆重庆市场的NOVO百货全面退出。
在业界看来,买手制、自营模式确实也是NOVO百货引以为傲的特质,尽管这一模式曾经也被认为是传统百货转型的一大方向,但NOVO的例子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买手制百货在中国市场仍旧面临尴尬境地。
门店悉数关闭
NOVO百货隶属于香港TOPPY国际集团,该集团由方氏家族于1973年在香港创立,经营成衣制造,为亚洲最大成衣制造公司之一。主打潮流服饰,买手制、自营等营销方式是其主打的特点。
2013年9月,NOVO百货重庆大融城店开业,占地面积接近3500平方米。开业之初,门店共进驻有40个品牌,其中有1/4的品牌为重庆独家品牌。据重庆当地消费者表示,年前,这一门店的部分品牌就已经开始打折促销甚至撤柜。
在重庆市场,这并不是NOVO百货首次关店。2013年底,经营了近3年的NOVO国贸店关门停业。2015年6月,NOVO百货重庆万州万达店也被关闭。
不仅仅是重庆市场持续的关店调整,去年7月,NOVO百货武汉国际广场店悄然关闭,彼时官方说法是因消防问题。而在大本营上海,去年10月,NOVO关闭了位于悦达889广场的门店,上海NOVO百货门店至此也全部关闭。
对于NOVO百货而言,目前处于收缩状态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早在2013年底,时任NOVO百货总裁的唐宇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2014年,商业地产会比较辛苦,NOVO将全面采取收缩策略,对部分亏损门店进行调整,不再开设新店。去年,NOVO百货相关负责人也曾公开表示,在零售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企业的第一步动作就是调整那些业绩不好或者招商方面存在问题的门店。
“撤场,是我们和NOVO方面协商后的决定。”对于关店的举动,大融城方面相关负责人透露说,“从大融城本身发展而言,我们觉得NOVO还做得不够好。”上述大融城负责人透露,NOVO百货撤出之后留出的位置,将继续打造零售品牌业态,“目前,调整后的招商已经完成,预计今年五六月份将全新亮相。”
此前负责重庆市场的NOVO百货相关负责人也证实,NOVO百货大融城店确已撤场,“目前,NOVO百货在西南区已经没有项目了,我也已经离职了。”不过,无论是上述原NOVO百货重庆市场负责人,还是NOVO百货官网方面,均透露了一点:此次撤场,或与集团总部方面的战略调整息息相关。
并非个案
NOVO的没落并非个案,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2015年的中国百货零售业,“关店潮”再合适不过。
其中,万达百货于2015年中旬宣布将关掉全国约90家百货门店中的46家;有着“外资第一店”美誉的百盛商业集团在接连关店风波后,于去年初关闭了仅剩的天津门店;美国最大消费电子零售商百思买,也在关店后决然退出中国市场。
根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的监测数据,2015年全年全国百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零售额同比下降0.1%,增速相比上年回落了0.5个百分点,也是自2012年以来增速连续第四年下降;从2015年12月单月来看,全国百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同比下降4.2%,增速低于上年同月4.6个百分点。
“时至今日,仍有不少的传统百货老板们还在觉得奇怪:曾经辉煌的日子咋这么快就一去不返?他们还在把原因归结于经济大环境不好、电商冲击等外界因素。”重庆市零售商协会秘书长李运杨就坦言,最核心的原因却是百货企业自己做得不够好,没有快速地满足用户需求,更没有快节奏地跟上市场的变化。
李运杨分析,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未来,经营模式简单、同质化严重、消费体验差的百货店的日子将越来越难过。
联姻电商、推O2O模式、提高自营比例。如今,越来越多的百货企业也意识到转型变革的迫切。正当不少百货企业从多方面入手开始了“自救”旅程时,却猛然发现不知从何下手。
“很多企业未经过缜密的分
面对百货业的艰辛,本被报以希望的“买手制”也显得力不从心。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NOVO的确称得上内地市场鲜有的特色百货店。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近两年来百货关店持续不断,不少率先转型的企业依然未走出经营低迷潮,尽管在转型中,“买手制”以及“自营”被屡屡推崇,但以NOVO百货持续收缩的例子来看,这样的模式并非完全行得通。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未来,经营模式简单、同质化严重、消费体验差的百货店的日子将越来越难过。如今,越来越多的百货企业也意识到转型变革的迫切。正当不少百货企业从多方面入手开始了“自救”旅程时,却猛然发现不知从何下手
析和调研,就盲目实施新项目,结果并未给运营带来起色,转型与变革仍困难重重。”李运杨直言。
李运杨表示,由于联营模式的长期存在,百货商店在自营商品的经营能力上已经严重退化,加之转型也没有标杆,于是,在视投入产出比为生命线的传统零售行业就出现了这样的状况:没有看清方向的时候谁都不愿意轻易去改变,宁愿“温水煮青蛙”。“归根结底,百货业的核心问题仍是自身并没有为顾客提供高性价比的产品,没有足够的特色,对消费者就自然不具备吸引力。”
“买手制”救赎的背后
面对百货业的艰辛,本被报以希望的“买手制”也显得力不从心。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NOVO的确称得上内地市场鲜有的特色百货店。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近两年来,百货关店持续不断,不少率先转型的企业依然未走出经营低迷潮,尽管在转型中,买手制以及自营被屡屡推崇,但以NOVO百货持续收缩的例子来看,这样的模式并非完全行得通。
此前,NOVO百货一位高层也曾坦言,内地市场的买手制百货并不好做。“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很多买手制的品牌看到内地市场的巨大潜力后,纷纷在内地开设门店或者发展一级代理、经销商,消费者可能更倾向去这类专卖店,因为产品更为齐全。”
北京邑零售商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首席顾问刘晖分析称,NOVO百货的模式并没有错误,其主打的买手制也是如今传统百货积极转型的一个方向。不过,做买手制需要依靠大数据支撑,借此对当地消费者进行了解。“买手店现在遇到的情况都差不多,针对消费者的数据匮乏,商品节奏也很难踩准。这并不是NOVO单独存在的问题。”他指出,目前内地买手制模式既缺乏人才,也缺乏经验,加上竞争者众多,这些问题都不容易立刻得到解决。
此外,“虽然贴着‘买手制’、‘自营’的标签,但在现实的发展过程中,NOVO百货走的却是‘二房东’模式,即租用场地,再将场地划分为不同的商铺租给商户的老路。”一位百货零售业人士直言,由于没有自己的物业,在商场租金每年上涨的背景下,对于开在购物中心内的NOVO这类百货而言,其对于租金的承受能力极其有限。
关键角色
如果真想玩转买手制,在这种模式中,买手是其中一个非常关键的角色。
按照国际上通行的说法,买手指的是往返于世界各地,时时关注最新的流行信息,掌握一定的流行趋势,追求时尚,并且手中掌握着大批量订单,他们普遍是在服装、鞋帽、珠宝等基本货物领域,和供应商进行交易,组织商品进入市场,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服装行业评论员马岗说,买手的眼光非常重要。
“买手对时尚潮流的理解和把握是比较敏锐的,另外一个,要对市场的消费者把握敏感,对于他们的消费趋势和消费的能力很了解。”马岗坦言道。
当然,小规模的买手店和买手制的百货,还是有所区别的。刘晖分析,买手店的买手要经常跟消费者沟通,专注于一小撮顾客,更加个性化,甚至不乏点对点的,针对VIP顾客的代购服务。相比之下,买手制百货规模更大,这种与消费者的沟通方式并不适用。
“首先买手要对商品非常了解,一般大的买手店有一套完整的VIP顾客管理体系,买手对他所服务的顾客是非常了解的。买手专注于VIP顾客,至于其他散客也不拒绝。不仅仅有数据分析,还要定期与VIP顾客进行座谈、家访等。这个更多是买手店的销售模式,百货公司可能就不常用了。”
刘晖介绍,国外的百货公司像美国的梅西百货,普遍长期实行买手制,中国的百货最初也实行买手制,后来开始效仿日本等地,让品牌专柜入驻百货,现在又开始在转型中逐步尝试买手制,在刘晖看来,随着消费需求的变化,买手制是百货行业的未来,但对中国百货来说,现在还在摸着石头过河。
“上世纪80年代之前,全世界的百货都是现采现卖。后来,日本率先尝试把品牌公司引进来做专柜,变成联营。我们国家在后来也基本上放弃了买货卖货的过程,无论是王府井还是新世界。但现在,它们都知道买手制是方向,只是它存在的几个问题无法解决,一个是库存风险,一个是经营风险。等经验丰富后,这些大的零售企业再往里投入,实际上一些百货已经在小规模地进行尝试,向自由买手逐渐靠拢。”
事实上,正如专业人士所言:“对绝大多数中国消费者来说,大家其实对时尚这个东西大部分还停留在拼命跟风、认品牌大过于认可质量这一个阶段。现在还不到追求个性化的时候。”
买手制在中国的国情下究竟还要多久才能玩得转,除了关键角色“买手”本身的精准眼光,更多的可能只有交给时间来给出答案。
|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 上一篇:房价 汇价 股价 油价 下一篇:根治国资系统腐败亟待“零容忍”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