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GDP增速下降质量提高是好事 |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点击数:438次 更新时间:2016/1/26 8:58:00 | 去年的GDP数据公布后引起各方热议,怎样看待GDP增速降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立场不同,观察不一。角度不同,观点各异。在我看来,对于GDP增速降低,要从多个维度观察,才能得出科学全面的结论。包括投资的有效性,消费所占比重,民生改善程度,企业开工率和利润率,环境治理成效等。这其中,我最为看重的就是环境治理成效。
如果用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即便有好看的GDP数据,也是暂时的成绩,最终不但要加倍偿还,而且要付出沉重的健康代价。经济发展的规律告诉我们,当环境被污染到一定程度时,将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这时,就必须要治理环境,否则,人们将无法生活。
一条河水污染变黑只要一年半载,甚至十天半月,而再使之变清,则绝非是一年半载之事了。不仅如此,一条河被污染,污染的绝不仅仅是这条河,还有鱼虾、地下水、居民用水等一连串的生态链污染。尤其令人忧虑的是,如果地下水被污染,治理起来比地面水污染难得多,不仅耗时漫长,而且耗费巨大。如被重金属污染,由于其难以降解,尤其是深层的地下水,一旦被污染,治理起来需要千年的时间。不仅如此,由于管理地下水环境的法律不完善,这使得地下水环境治理更加困难。
自然环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只顾发展经济而无视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这种发展显然是不可持续的,到头来必是用发展的钱医受伤的环境,结果得不偿失,现实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先发展,后治理,是一种“冲动型发展”,是透支未来的发展。发展的本质是为了生活越来越好,而衡量好生活的标志除了衣食住行等“生活硬环境”,任何时候都少不了水和空气等“生活软环境”。
21世纪什么是最大发展潜力?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是最大的生产力,重要的是,这种生产力是可持续的。现代人生活越来越好,也越来越注重生活质量,对绿色健康的东西,无论是青山绿水,还是没有受污染的食品,都越来越受到现代人青睐。我们不能再走过去“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这条路已被证明是一条不可持续之路。
回望现实,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而今,环境污染已不是写在纸上的文字,而是每个人可感可知的现实。重重雾霾就是环境污染的现实例证。无论是水污染,还是大气污染,其根源都是人类不尊重自然的结果。同样,治理环境污染,若想取得实效,必须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众所周知,人类文明的发展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三个阶段。工业文明,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但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生态危机。生态文明是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人类文明最高形态,是当今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
传统工业文明因其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发展道路已经走到尽头。人类发展站在一个新的十字路口,可持续发展成为人类唯一可以选择的道路。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在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不能侵犯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权力”。这一定义简单地说就是不能吃子孙饭、断子孙路。
生态文明强调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无论是农业文明还是工业文明,传统文明之所以衰败,根本的问题在于人类以统治者、征服者的姿态出现在自然面前。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是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历史的经验表明,当人类与自然处于平等、互利、和谐关系的时候,自然也能为人类提供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换言之,只有尊重自然、敬畏自然,自然才能善待人类,反之,必遭大自然报复。这已被无数事实所力证。
党的十八大报告第一次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当前之所以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一个重要原因是只有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才能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制约越来越凸显,2/3的城市缺水,耕地逼近18亿亩红线;另一方面环境污染严重,环境状况总体恶化趋势没有根本遏制,生态系统退化,由此带来的自然灾害频发。
生态发展是必由之路,先发展、后治理的发展方式必须彻底摈弃。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必然引发社会经济一系列深度变革,转型升级,结构调整,发展“阵痛期”无可避免,这必然会影响GDP增速,但这种影响非但不是坏事,反而是好事。这表明,经济发展的质量提高了,而非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
金山银山要,青山绿水更要,两者和谐共生发展才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正是在这个意义上,2015年GDP增速6.9%,为25年来最低增速,释放了一个积极信号,经济发展方式开始由粗放型向质量型转变,如此艰难地转变已经开始,难道不是好事吗?
|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 上一篇:厉以宁:国企改革可试点职业经理人制度 下一篇:市场需求决定P2P前景无量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