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处置“僵尸企业” 遏制央企效益下滑
“中央企业提质增效对全国稳增长意义重大。明后年目标是遏制住央企效益下滑势头。”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张喜武在国务院新闻办11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说。他表示,综合分析研判,未来两年的央企在改革发展上所面临的形势更加艰巨、更加严峻。
“僵尸企业”是最大出血点
积极地推动兼并重组一批,强化管理一批,淘汰落后一批,来加快处置“僵尸企业”
2003年到2011年,中央企业经历了快速发展、高速增长的黄金期。央企总资产、营业收入、利润和税收年均分别增长15.2%、17.4%、14.7%和17.8%。但是进入2012年以后,国内外严峻的经济形势给央企稳增长、增效益带来巨大挑战。特别是进入今年以来,各种周期性、结构性、突发性的因素明显增多,且相互交织叠加,央企稳增长、提效益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
张喜武在回答《经济日报》记者提问时说:“‘僵尸企业’对于中央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中央企业的提质增效确确实实是一个大的障碍,也是当前的心头之患,同时是企业减利的最大出血点,所以中央和国务院下决心处理‘僵尸企业’已经提到议事日程。”
“个人理解‘僵尸企业’一般是指丧失自我修复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必须依赖非市场因素生存的企业,表现为已停产或者是半停产,连年亏损、资不抵债,主要靠政府补贴、银行续贷等方式维持生产经营,甚至已经维持不下去的企业。”张喜武说。
他表示,关于央企处置“僵尸企业”,初步想法还是以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为方向,坚持分类处置,因企施策,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坚持企业为工作主体,坚持依法依规,确保稳定,立足于优化存量,拟采取深化改革,减员增效,清产核资,债务重组、产权转让、关闭破产等多种措施,积极地推动兼并重组一批,强化管理一批,淘汰落后一批,来加快处置“僵尸企业”。
“中央企业中现在亏损企业的情况有多种因素,有的是行业周期,还有一些是政策性亏损,也有布局不合理的问题,也有技术跟不上市场形势,还有内部管理的问题。所以,在治理过程中我们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分类施策。”国资委总会计师沈莹强调说,“对于扭亏无望,确实没有扭亏希望的企业,要关闭退出。”
据介绍,国务院国资委将对持续亏损3年以上且不符合结构调整方向的企业,采取资产重组、产权转让、关闭破产等方式予以出清。到2017年,要实现经营性亏损企业亏损额明显下降。
张喜武还表示,关于央企提质增效要做好多项工作。例如,有效完善供给结构,向做好增量要效益。加快资源优化配置,向盘活存量要效益,所谓盘活存量是目前中央企业107户、3.9万个企业所有的存量都要盘活。逐步退出低效领域,向主动减量要效益。大力推动“双创”工作,向创新驱动要效益。统筹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向开拓市场要效益,推动高铁、核电、智能电网等全产业链走出去。
加快供给侧结构调整
在供给侧改革过程中,要通过化解产能过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等举措来推进
国企改革,试点探路。吹风会上,国资委副秘书长彭华岗介绍说,明年有10项国企改革试点将全面展开。这10项改革试点是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针对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确定的。具体内容是:一是落实董事会职权的试点,有关文件专门讲要落实董事会重大决策,选人用人和分配权利,而且特别提出法无授权,任何政府部门和机构都不得干预,这项工作通过试点逐步推进。二是市场化选聘经营管理者的试点。三是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的试点。四是企业薪酬分配差异化改革的试点。五是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试点。六是中央企业兼并重组的试点。七是部分重要领域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八是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试点。九是国有企业信息公开工作试点。十是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试点。2016年全国全面推开供水、供电、供热和物业管理分离移交,启动剥离医院、教育等公共服务机构试点。
据介绍,自今年9月13日《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下发以来,已经有9个配套文件出台。而在近期,还将有10个文件陆续发布。
此外,有舆论认为,在供给侧改革过程中,产能过剩以及结构调整矛盾集中在国有企业。对此,张喜武表示,关于供给侧结构的调整,主要还是通过化解产能过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规模经济和技术创新等方面具体来推进落地落实。
一是有效化解产能过剩,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步伐,用新兴产业替代,用技术改造和创新提升传统的产业水平。对已经严重不适应经济发展要求的,阻碍经济结构调整的企业逐步予以关闭,或者是兼并重组,避免供给侧调整带来负面冲击、负面影响。二是要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主要通过技术创新,另外也可以通过生产要素重新组合,实现配置效率提高。三是发挥国有企业技术创新主力军的作用,通过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强化国有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大型国有企业创新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