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服务业改革亟待创新供给 | 来源:经济日报 点击数:415次 更新时间:2015/12/1 15:56:29 |
我国服务业在供给侧有很大改善空间,特别是很多生活性服务业随着居民需求的上升存在明显的供不应求的局面,而服务业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在于优化服务供给,增加短缺服务,但最关键的还是创新供给
进入11月,中国刮起了一股供给侧改革的旋风。尤为引发关注的是,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指导意见》,再度从供给和需求两侧为居民和家庭、健康、养老、旅游、体育、文化、法律、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教育培训这十大类生活性服务业“寻医问药”。未来,医疗、家政等服务将着重发挥供给侧改革的作用,而养老、教育、旅游、餐饮等生活服务将更加看重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双轴驱动”。
近年来,我国服务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成为国民经济和吸纳就业的第一大产业,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措施持续发力。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51.4%,比上年同期提高2.3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10.8个百分点。但总体看,我国生活性服务业发展仍然相对滞后,有效供给不足、质量水平不高、消费环境有待改善等问题突出。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积极发挥新消费的引领作用,有助于实现经济提质增效、转型升级。随着中国经济不断转型,在支出端主要是要推进消费在GDP中的比重,而在供给端则是要提高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由此,中国必然要加快淘汰低端制造业步伐,转向服务业的供给侧改革。
当前我国服务业发展的根本瓶颈不是需求不足,而是供给不足。在教育、医疗、金融、旅游等领域,消费者抱怨声不断,大批消费者源源不断到国外消费,这跟国内服务业供给的乏力有关。为此,开展供给侧改革的服务业往往都是那些刺激需求作用有限或者有效供给明显不足的领域。我国服务业在供给侧有很大改善空间,特别是很多生活性服务业随着居民需求的上升存在明显的供不应求的局面,而服务业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在于优化服务供给,增加短缺服务,但最关键的还是创新供给。
在“十三五”时期,我国将进入工业化后期,经济转型面临“中国制造”由生产型制造业为主向服务型制造业为主转型、城镇化由规模城镇化向人口城镇化转型、消费结构从物质型消费为主向服务型消费为主转型、对外贸易从货物贸易为主向以服务贸易为重点转型。有望基本形成以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人口城镇化的新格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新格局、以服务贸易为重点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可以预见,“十三五”期间,服务业的发展将成为改革发展的最大红利,服务业市场开放则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任务。
|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 上一篇:“互联网+”是融合而非简单相加 下一篇:菜果粮油副食品参考价格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