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新兴产业发展需重点做好“三个对接” |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点击数:517次 更新时间:2015/11/24 8:55:14 | 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重大意义。然而,就新兴产业发展实践来看,新兴产业由于国家政策尚不完备、产品市场尚需拓展、商业及投融资模式尚不完善,以上种种障碍对新兴产业及企业发展形成诸多制约。因此,我国的新兴产业发展必须做好政策、市场、资本的三个对接。
一是新兴产业发展必须做好与政策的对接。这里谈到的政策,应该是一个泛指的概念,不仅仅指国家制定的针对新兴产业的引导、支持政策,也包括诸如产业或产品名录、产业发展规划、产业标准等方面。从事新兴产业的企业,首先应该细致研究当前国家针对该产业的发展目标与方向,了解发展规划或指导意见,同时还要研究具体的扶持政策和产业发展状况及前景趋势。需要说明的是,作为新兴产业的企业,对接政策不仅仅是获取政府前期的扶持资金,而是要进入国家的产业发展战略,使企业与国家产业发展方向和鼓励、引导市场需求相衔接,最大限度地利用国家政策促进自身企业发展。
那么,企业又如何对接或者承接各种国家政策呢?首先要了解产业政策,从国家层面或整个产业层面做好所处产业的研究分析,做好相关发展计划或规划,并积极争取国家或地方相关项目支持。其次,要积极创建及参与政府主导的各种平台,做好政策承接的载体。比如技术研发平台、创新孵化平台等。再者,还应做好自主知识产权申报和保护,比如发明专利保护申请、高新技术企业创建等。另外,还要做好产业话语权的争取或争夺,抢占政策获取的优先权,也就占据了产业发展的主动权和竞争力。比如积极参与产业标准的起草或制定、积极创建或参与各种行业协会或联盟、积极承担国家政府相关产业研究项目、积极争取国家倡导创建的各种基地或称号等。这些方式都是企业对接、争取政府政策的有效途径,也是企业打造未来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措施。
二是新兴产业发展必须做好与市场的对接。首先,应该做好对所处产业和产品的分析,对产品市场需求进行准确定位,才能制定出科学的市场对接措施。比如,环保、节能、降耗、新能源之类的新兴产业,就必须做好政府针对该产业的政策研究与对接。因为节能环保具有较强的公益性特征,前期必须依靠政府政策推动或者“埋单”,通过硬性约束政策或大量价格补贴形式启动市场需求,方能促进产业快速发展。如光伏太阳能产业、新型肥料产业、节能降耗产业等。而对于与人民生活健康方面的产品,则应该通过权威的检测报告、广泛宣传、并运用新的营销模式快速启动市场。
其次,新兴产业要想加快与市场的对接,还应该在以下方面进行思考:第一,要做好产品性能和效果的权威检测报告,作为争取政策支持(包括政府硬性政策推动)、影响或实现政策创新、市场宣传推广的重要依据,起到以“政策之势”推动市场的目的。第二,还要做好利用政策的渠道和方式,比如委托外部权威机构或专家通过课题研究、产业座谈、报告上报等形式,努力获取政策的关注与重视。第三,还可采取利用现有强势市场渠道、加大产品性能宣传等形式,达到与市场对接的效果,加快新兴产业产品的市场需要启动。
三是新兴产业发展必须做好资本的对接。要做好新兴产业的资本投资对接问题,必须清楚产业与资本之间的不对等性。我们传统的投融资体制机制僵化陈旧,习惯于有抵押方贷款的“锦上添花”式的放贷模式,而新兴产业发展由于以上分析原因,显然没有融资能力。因此,要做好新兴产业与资本的对接,除了改革现有资本市场和银行体系外,必须对新兴产业投融资评价评估体系进行全面创新,重点增加国家产业扶持方向、产业发展前景、产业战略收益等方面的权重,同时政府进一步加大对新兴产业投资的政策与资本扶持力度,全面创新政府新兴产业引导资金的管理运营体制机制和投放规模,还要大力鼓励、支持市场化资本进入新兴产业的积极性,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资本主导、企业参与的新兴产业投资模式。
从新兴产业企业微观层面上,做好对资本对接应深入研究产业发展前期,做好企业定位,做好战略资本和价值链设计,并做好企业或项目包装宣传,重点做好发展前景和战略收益的设计,吸纳战略投资、风险投资等各种资本合作发展。从融资方式来看,可重点运用股权融资、战略投资、发展性融资、合作式融资等形式。同时,还要做好企业规范管理和经营,积极做好包括新三板在内的多种挂牌上市,进一步提升企业影响力和社会形象,引起多种资本的关注。
此外,新兴产业发展还必须充分认识当前产业发展新趋势,产业集成化、链条化、协同化等趋势,企业发展也不仅仅依托技术、资本、人才等传统的“硬资源”,而知识产权、产业标准、商业模式、企业家战略也成为重要的“软资源”。因此,新兴产业要想实现快速发展,必须在做好产品链与服务链、资本链、价值链、资源链和产业链的结合或融合。企业发展不再依托某一方面或者某一资源,而是需要进行资源链的全面整合。
|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 上一篇:重视发挥商会组织在创新社会治理的作用 下一篇:注册制该不该提前上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