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足了“生态立村”的文章之后,孙经中把精力投放到另一件更重要的事情之中,这就是带领村民走上一条可持续的致富之路。传统的放牧、养蚕等破坏环境的产业禁止了,村民必须找到其他的出路。孙经中为大家选择的“产业富民”之路,就是苹果产业,实行苹果标准化生产。
许屯镇是辽东半岛知名的“苹果之乡”,苹果栽培已有100多年历史,可这么多年过去了,靠苹果为生的村民就是过不上好日子,村民有三大愁:一愁树上结果少,二愁苹果个太小,三愁丰收的苹果卖不了。尤其是这第三愁,让村民最揪心。
作为土生土长的东马屯人,孙经中对此最清楚不过了。上任伊始,孙经中就以组建合作社等方式,强力推行苹果标准化生产,为东马屯苹果提质升级。实践证明,他的这条路选对了。
上任的第一年冬天,孙经中顶风冒雪穿行在大山里的12个自然屯的千余户村民家中,和乡亲们在炕头上畅谈果树联合经营的诸多好处,憧憬果树产业化的美好前景。他那实实在在的打算、炽热滚烫的激情、真诚坦荡的胸襟,令乡亲们感动和信服。
“观念就是财富”。在孙经中的动员说服下,东马屯村首批108户村民打破了多年来一家一户独立经营的旧模式,跟着孙经中走上了合作经营的道路。2007年,他创建了大连市首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十统一分”的管理模式,实施生产标准化、产品品牌化经营。
梁贵昌是合作社社员,采访时,他正在给自家果树施肥,他告诉记者:“自从参加合作社,什么时候打药、套袋、摘果、销售,村里的喇叭一招呼,我们跟着干就行了,可省心了。去年,我家的500棵果树产出优质果4万多斤,收入16万多元。”“这树的侍弄方法与以往大不相同,喂树不用化肥,而是喂豆饼、农家肥、草木灰,树体健壮才能结出好果。”
“经过这种‘标准化管理’,结出来的苹果颜色艳丽,酸甜可口,耐储存,就连昔日不起眼的‘小国光’,也摇身一变成了市场热捧的王牌。”孙经中说,“如今,东马屯都按统一标准生产装箱。苹果摘后24小时及时入库,确保了它的硬度和保鲜度,能放到一年都不会变质,品味、颜色甜美如初。”
很快,合作社社员由当初的108户发展到471户,果园面积扩大到2600多亩,孙经中把苹果产业打造成了村里的支柱产业。
东马屯苹果开始给人们带来一个个惊喜:“东马屯牌”红富士和小国光苹果获得国家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中国驰名商标”、“全国十佳水果”、“中华名果”等荣誉,并由此进入了国内外高端市场,与国内淘宝、农汇网,上农批、欧尚、大商新玛特等电商、大型超市、批发市场长期合作,进入商业性运营的快车道。
果品价格和村民收入一路飙升:至2014年年末,村民人均收入突破2.4万元,户均收入由当初的几千元提高到如今的8万元以上;社员不仅能够得到收购款,还参与合作社外销的“二次返利”。到2014年,合作社共实现盈余返还900余万元。
近年来,孙经中依托优越的地理条件、丰富的生态资源和自然景观优势,借助“东马屯”苹果享誉国内外的东风,建立了山野果、山野菜自采基地和苹果采摘基地,开展生态旅游、采摘旅游和农家乐旅游项目,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和观光农业,打造生态旅游品牌。乡村游,成为了村民们又一个收入增长点。
把普通的苹果打造成为“中华名果”,从沟峪经济发展成为现代都市型农业的样板,从过去年年喝“苹果汤”到果树变成“摇钱树”,实现这一转变,孙经中付出了无数艰辛。
记者感言:
孙经中在许多怀疑的目光中秉承一个信念: 把良心放正,把路子走直。对自己,他压根儿就没想捞点什么;对亲友和其他村民,他也没想厚此薄彼。他所想的就是为“大家”当好家,为村民谋福祉,为建设美丽富裕的东马屯鞠躬尽瘁。这是好人的更高境界,是一个党员无私奉献的写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