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在不确定性中构建和谐政商关系(上) |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点击数:417次 更新时间:2015/9/29 8:32:08 | 政商关系从来都是商业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大难题。一个社会能否建立起一种和谐健康的政商关系,对于该国经济社会发展而言至关重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使政商关系进入到异于以往的复杂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由政府主导型到市场主导型的变化,也使政商关系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建立新型的和谐健康的政商关系,不仅是企业发展的要求,也是当前全面深化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构建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的应有之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商关系的内涵
一般意义而言,所谓政商关系从宏观层面看是指政府和企业的关系,而从微观层面来看是指官员和企业家之间的关系。
众所周知,政府环境构成了企业外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以及企业之间的竞争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的环境包括市场环境和非市场环境,企业必须针对市场环境和非市场环境做出相应的反应。企业政府关系,即政商关系是非市场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企业通过接近和发展与政府(官员)的特殊关系以便取得资源、得到保护或免除“麻烦”。这就是通常所谓的“关系”在中国目前商业中的重要性。
在成熟的法治社会,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是清晰的,“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企业家与政府打交道,规则与内容基本上是简单透明的。而在中国目前,经济社会正处于转型的特定时期,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有时是模糊的,政府往往同时扮演裁判员与运动员的角色,并且掌握着巨大的资源,对企业家而言这既是巨大的机会,也是巨大的陷阱。为此,最挑战中国企业家智慧的就是如何处理政商关系。
转型经济的特点使企业不得不把如何处理与政府及其官员的关系放在重要位置。转型经济为企业经营带来了许多不确定性,其中包括政治不确定性和行政管理的不确定性。政治不确定性是指由政治氛围和政策的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的根本方向的确立而逐渐降低。行政管理的不确定性则是指政府和执法部门工作的不透明性和不规范性带来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是目前最重要的影响企业的非市场环境因素,它时时给企业经营带来不可预见的风险。
除了不确定性,资源依赖理论对目前中国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政商关系也具有很好的解释力。资源依赖理论认为,作为开放的系统,任何组织都需要从外部环境中或其他组织中获取它所需要的资源。控制资源的一方能够对需求资源的一方制造依赖。一般来说,资源越重要、越稀缺、越不可替代,控制资源的一方自由裁决权程度越高,依赖程度就越高。而目前,中国企业与政府的关系正好符合这些条件。
在地方一级,企业至少在以下方面依赖于政府:一是商业机会,比如政府在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政府采购等方面为企业创造了商业机会;二是关键资源要素的获得,比如土地、信贷资金;三是政府规制,比如从执照、许可证的颁发,到工商、税务、技术监督、劳工标准、环境保护等,政府规制影响到每个企业;四是产业政策,主要是与产业政策和地方发展战略有关的内容,一些地方政府有选择性地支持一些重点产业和重点企业,从而对企业发展环境造成影响。
企业为了降低在经营中的不确定性,降低交易成本,同时利用政府控制的资源,因此,他们有着强烈的动机和需要去建立政商关系,这对他们而言,是一个专有性的投资,这种投资是长期的,回报也是长期而且巨大的。当然这种高额的回报也是有风险的,因为这个专有性投资一方面是隐性的;另一方面是不可以转让的。一旦政府不履约或官员调离(受查处),专有性投资价值便为零,甚至还有可能给企业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目前政商关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根源
政商关系从词性上来说本应当是中性的。但是在民众和舆论关注的热点问题上,官商勾结、行贿受贿、利益输送等似乎占据了舆论和民众认知中有关政商关系的主流。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保持反腐败的高压态势,查处了一系列贪腐案件。不少案件涉及官商勾结的问题,引起社会关注。最近,有些地方又出现了懒政怠政的不作为现象,一些官员“不吃、不拿、也不干”,对企业家避之不见;而有些见了企业家满脸笑容、客客气气,搞“软拒绝”。过去的“勾肩搭背”变成了现在的“背对着背”,官员和企业家之间横亘着无形的“隔离门”和“玻璃门”,使企业发展得不到正当支持和服务。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官商不要勾肩搭背、不分彼此,要划出公私分明的界限。这也恰恰说明,很长时间以来,我们的政商关系是不正常的,官商勾结、公私不分的现象是大量存在的,这也是造成民众给予政商关系负面解读的一个原因。
造成政商关系畸变的原因是比较复杂的,这里面有历史的原因,有传统观念的影响,也有市场经济逐利性的影响等等,但从根源上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市场作用的发挥受到诸多制约。现阶段政商关系出现扭曲和畸变的现象,追本朔源地分析,肯定与对市场作用认识不够准确有直接关系。从十四大到十八届三中全会,人们对于市场的认识显然是逐步加深的,对于市场作用的认同也是不断进步的。但问题是政府的惯性要大于市场的惯性。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能够发挥的积极作用已经超出了政府的作用。而政府却没能跟上市场的脚步,制约着市场作用的发挥。政府长期以来形成的思维模式,甚至是计划经济时代的治理模式还存在于某些官员的头脑中,他们已经习惯于手中掌握着各种各样、或大或小的权利,他们紧抓不放,唯恐被市场夺了权。
二是对政府权力界定不清。政府权力界定不清也是造成我国目前政商关系畸变的根源之一。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虽然建立起来,但还不完善,经济发展仍然是以政府为主导。政府的管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不可或缺的力量。但政府应该在多大程度上发挥其作用,在哪些领域发挥其作用,并没有完全认识清楚,这就造成政府的手伸得过长、管得过宽。本来企业自身可以决定的事情,政府却非要越俎代庖,甚至政府会直接参与市场活动。这些都为官员的权力寻租提供了不应有的空间,也使企业人为的失去了通过市场平等竞争的机会。既然政府不能为市场经济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那么政商之间的利益交换就是不可避免的。(未完待续)
|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 上一篇:落实分红权是国企改革的根本问题 下一篇:金融体系要为创业创新再加一把火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