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反“四风”的根本在于公私分明 | 来源:大连日报 点击数:496次 更新时间:2015/9/23 8:12:21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作风问题上,起决定作用的是党性,衡量党性强弱的根本尺子是公私二字。反腐败斗争和作风建设的实践充分证明了总书记的论断。就我省来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向社会公开通报违反八项规定和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问题、腐败问题典型案例104起。剖析这些案例会发现,少数党员干部犯错误,都是私欲膨胀、以权谋私、以公肥私,混淆了公私界限。
一些干部之所以被“四风”刮倒,很多是因公私关系没有摆正造成的。他们对身边的公款消费视若平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视节日送礼为小节,在公与私关系的问题上常“模棱两可”、打“擦边球”,更有甚者把“私”凌驾于“公”之上,公私不分、假公济私、以公谋私。节假日里的公款送礼、公款吃喝、公款旅游等歪风还与腐败有着直接的演进逻辑。从省纪委近期查处的腐败案件来看,史联文、张东阳、高宝玉、王艳玲等人就是从春节、中秋等节日送礼开始,越过公私的楚河汉界,把自己分管的单位当作自己的“自留地”,把人民的财富当作自己的钱仓。长此以往,滑向腐败的泥潭也就不足为奇。
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习近平总书记的“公私观”告诉党员干部要公私分明、克己奉公、严格自律。毛泽东为中国革命牺牲了6位亲人,却几次拒绝为亲属安排工作,甚至连女儿上学也不准用公车接送。有次毛泽东的生活管理员打听到国外有种带嘴儿的烟,便委托外交部购买了两打,并想从招待费中报销这笔开支。毛泽东知道后严肃地说:“中国不缺我毛泽东一个人吃的花的,可是我要是生活上不检点,随随便便吃了拿了,那这个国家还怎么能治理呢?”公生明,廉生威。领导干部公私分明,清正廉洁,本身就是无形的感召力。正因为这些革命老前辈令人敬仰的大公无私、廉洁自律的形象,我们党才赢得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戴,我们党才得以凝聚人心取得胜利。
要从根本上消灭“四风”,必须正确处理好公与私的关系。作为党的干部,就是要讲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只有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坦荡做人、谨慎用权,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党章》明确要求:“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这就是说,所有党员不仅要把“公”列于“私”前,且要把“私”控制在“法律和政策规定的范围内”。
要从根本上消灭“四风”,必须树立大公无私的思想,广泛深入开展“公私观”教育,增强自律、自省、自警意识,筑牢思想上的“防火墙”;必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把公款关进制度的保险箱,防止钻制度的空子、打制度的“擦边球”;必须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严纠“四风”,严肃查处群众身边的“四风”问题、腐败问题,露头就打,违纪必查,以“零容忍”的态度常抓不懈。
古人说:“一心可以丧邦,一心可以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尔。”根治“四风”,说到底是“公”与“私”的较量,也是廉与腐的博弈,更是兴与亡的考验。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反“四风”没有休止符。让我们抓住根本,分清公与私,打赢反“四风”的持久战。
|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 上一篇:望银行主动减费来得更多更快些 下一篇:让暴力拆迁成为不敢碰触的“高压线”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