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国企混改应配套建立价格形成机制 |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点击数:461次 更新时间:2015/9/15 9:05:50 | 国有企业改革走势举世关注。13日,新华网公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意见》共分八章三十条,在总体要求、分类改革、国资管理体制、强化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等方面提出国企改革目标和举措。
由于国有企业的战略定位和市场地位千差万别,既有处于完全竞争环境的国有企业,也有“独此一家、别无分店”的垄断性企业;既有追求资产效益最大化的,也有经营效益服务于企业功能和宗旨的。而垄断性企业,又分为自然垄断和行政垄断,可谓五花八门。因此,区别不同类别的企业,分类指导,因类施政,是国企改革方案设计的前提。
《意见》在“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一章里,根据国有资本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结合不同国有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现状和发展需要,将国有企业分为商业类和公益类;而商业类中,根据主业的状况,又分为“处于充分竞争行业和领域的”以及“处于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主要承担重大专项任务的”两类。
至于公益类国有企业的特征,《意见》描述是“以保障民生、服务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为主要目标”。
从上述的《意见》对“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和“保障民生、服务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两类国有企业的分类和描述中,我们已经能够区分出其主要区别之处了。因此也就理解了前者保持国家资本控股、而后者“可以采取国有独资形式,具备条件的也可以推行投资主体多元化,还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特许经营、委托代理等方式,鼓励非国有企业参与经营”的必要性。
但是,《意见》之所以对后一类国企主张“可以采取国有独资形式”,是基于该类企业此前大多经营亏损和需要政府补贴的传统。问题是,这个历史传统虽然曾经客观存在,但却不是客观规律。以大城市比如北京的公交和地铁为例,以前补贴的理由是票价低;而从北京去年开始大幅度提高票价标准后,公众已经很难相信凭借这样的票价标准企业不能赢利、不能独立、因此也就不能交给市场去经营。相反,香港地铁能盈利的事实就能反证:“可以采取国有独资形式”没错,但大多数情况下,却没必要国有独资。
既然是公益事业,国家自然就可以完全交给市场,由投资者经营,赚钱不赚钱是投资者考虑的事。果真投资者不情愿,国家再来兜底也不迟。
事实上,早在十多年前,就已经有私营投资者想投资北京公交了,但北京不接受。
公益性往往是亏损国企的理由和借口。但是,专营权和垄断性的优势却被他们有意无意的回避。公益性无非是指不赚钱的业务。的确有不赚钱的,但是也有赚钱的呀。铁路企业一直要求国家补贴其赚钱少的“公益性”业务,但是,类似京沪高铁这样的高盈利性业务,国家并没有从中征收利润。既然是专营,既然是垄断,就必然有好有坏,有肥有瘦,你不能专挑好的肥的,而坏的、瘦的却甩到一边去。
固然,《意见》提出“具备条件”的公益类企业,“也可以推行投资主体多元化,还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特许经营、委托代理等方式,鼓励非国有企业参与经营”。这可谓既顾及到现实,也展望到未来。但问题是,在具体判断某个公益性是否“具备条件”时,恐怕认识就会因人而异。
与上述问题相类似的还有定价机制问题。国有企业实行混改后,由于资产所有性发生了变化,相应的价格形成机制,也面临着相应变革的客观需要。以前因为是国有,也就是全民所有,国有企业暂时让利一点,等于左口袋转到右口袋,理论上是合理的;但是,非国有资本进来后,企业再让利,就不符合非国有股东的利益。反过来,人们有时也许能以“爱国“的心理忍让一些国有企业的乱涨价行为,但是,国企混改以后已经没有这样的义务了。这就要求配套建立混改以后的价格形成机制,以公开、公正、合理的机制来规范消费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关系。
|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 上一篇:打破政商围城构筑新型政商关系 下一篇:“宜独则独、宜控则控、宜参则参”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