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惨淡现实击败空想“嘿客”帝国 |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点击数:477次 更新时间:2015/8/17 9:05:13 |
运营成本高 客户体验差 单店绩效低
做战略和投资的人总会先关注“业务模式”,而消费者关心的是“服务品质”。因为真正能够让零售服务类业务长久的是后者,而不仅仅是前者。所以任何零售服务类业务,都是战略+运营的成功,这就是这类业务难做的地方。太多以圈地起家的传统企业,重战略、重布局,轻服务、轻运营。业务模式是骨架,运营服务是血肉。光靠骨架,动物跑不起来。嘿客的业务模式,被业内人士认为是“一开始就是完全没有落地经验的人的空想,而不是基于现有消费者需求的优化”。
近两日,有关顺丰嘿客关店的消息在坊间流传,顺丰公共事务部相关人士否认了关闭这一说法:“顺丰将根据市场需求的反馈,近期有选择性地调整优化门店布局,将对部分嘿客门店向顺丰家升级优化,功能与服务更贴近于社区。”此外,嘿客商城网站早在今年4月已停止运营,合并到了顺丰优选。
然而,无论嘿客是否关店,其发展程度都远远没有达到当初预想的红火,依靠顺丰的物流发展O2O远远不是开一些门店就能做到的。
理想很丰满
2014年5月,全国518家顺丰嘿客亮相,顺丰官网对其的介绍为网购服务社区店。
作为顺丰社区O2O的重要一环,顺丰嘿客定义为“网购服务社区店”。每家顺丰嘿客营业面积几十平方米,商品以图片的形式贴在墙上或者展板上,消费者可以用手机读取相应的二维码,查看商品详情。顺丰嘿客门店的外观与普通便利店类似,但内部却截然不同。在嘿客店里看不到传统的货架,取而代之的是贴在墙上、玻璃上的商品照片,还有服务区、填单区、试衣试鞋区等。
嘿客会在店内陈列一些网络热销的服饰类产品或者3C电子产品,用户可以当场试穿试用,如果收到货后感觉不合适可直接取消购买或者上门退换货。用户可以用手机或平板扫描二维码来支付购买选中的商品,店内还提供触控屏供用户操作选购。下单完成后可以回家坐等顺丰送货上门,也可以选择到店自提。
根据上线之初的计划,顺丰设想,嘿客可以提供快递收发、虚拟购物、ATM、冷链物流、团购预售、试衣、洗衣、家电维修等多项功能。以“物流+电商”的模式,打造完整社区O2O闭环。
顺丰相关人员表示,嘿客并不是传统的便利店概念,最直接的表现便是产品销售部分是无库存的。业内人士认为,顺丰便利店的重头戏是能够为消费者提供网购O2O体验服务。其零库存的设计仍以快递物流业务为基础。零售门店的设置是物流主业一种对应的延伸,比如店里标配的JIT预约服务,消费者可以不用支付货款即可向商家预约,待商品到店后进行体验后再行购买,无论购买与否配送均由顺丰承担。
“顺丰想做的是社区生活服务平台,而虚拟商品的销售和线下体验发展空间是最大的。”顺丰公共事务本部媒体采访协调人说。
嘿客之所以引发关注,是因为快递公司进军零售行业很稀奇,被视为逆向扩展。电商与物流业曾经互为上下游的关系正被打破。电商早已开始涉足物流业,而顺丰期望通过嘿客对上游的“逆袭”,打破现有格局,完成华丽变身。
虽然否认了关闭嘿客的说法,但顺丰的工作人员依然表示,顺丰在持续拓展重点城市的渠道建设,还会陆续开业新的线下社区店。门店优化是常态工作,未来也会持续。
现实很骨感
比起成立之初顺丰的预想,顺丰嘿客显然未能达到目标。彼时顺丰预期,未来一年内,全国开设“嘿客”店将不少于4000家。通过广设的线下门店向线上引流,杀入电商领域。但成立一年多,顺丰嘿客3000家门店数量离目标还存在距离,而业内普遍观点认为顺丰嘿客表现也不尽如人意。嘿客店的发展一直伴随着烧钱扩张、店铺定位不清和商业模式不明等质疑。
今年5月,时隔一年之后,顺丰旗下O2O项目顺丰嘿客正式更名为顺丰家,之前的官网域名sfheike.com也跳转到顺丰优选的页面。尽管对外宣称转型升级为“顺丰家”,却依然掩盖不住在外界看来顺丰嘿客已经是失败的结局。
顺丰的嘿客模式为什么会失败?顺丰嘿客作为品牌展示的线下店,“快递收发站+社区便利店+线下体验店”三位一体,但是它并没有考虑到用户的感受,店里没有实物商品,只提供图片,用户下了单还是只能回家等候。于是消费者开始质疑,既然如此,为啥还要去店里下单?这不是多此一举吗?
顺丰嘿客的本意是想为用户提供便利,但用户却不这么认为,顺丰嘿客的三位一体并没有实现一个良好的互动,反而让用户觉得不知所云。
“为什么我不可以在家里下单、用手机下单,要跑到嘿客店里下单?为什么付钱不能直接把东西拿回家还要扫描二维码等送货?归根结底,顺丰做嘿客是顺丰自己的需求,而不是消费者的需求。”知名电商评论员、“鲜膜”品牌CEO简江如是分析顺丰嘿客未如预期的原因。其认为决定整个系统是否良性运转的不是门店数量,而是单店绩效。如果单店绩效不过关,规模越大亏得也就越多
事实上,鲜少接受采访的顺丰掌门人王卫,2014年11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坦言:“目前,嘿客的商业模式还不够完善。是选择等待商业模式成熟后再建店,还是先建店再摸索商业模式,顺丰选择后者。”
王卫的这一摸索成本是巨大的,顺丰总部公共事务负责人表示,目前顺丰商业线下有3000多家店。要维系这3000多家店的正常运营,需要巨大的成本投入。目前来看,顺丰商业线下门店投入成本主要包括店铺租金、装修费用、人力成本以及日常运营成本,以单店一年30万元的投入计,一年的投入便已经达到10亿元。
运营决定成败
嘿客的业务模式,被业内人士认为是“一开始就是完全没有落地经验的人的空想,而不是基于现有消费者需求的优化”。为什么消费者不可以在家里下单、用手机下单,偏偏要跑到嘿客的店里用客户端下单?消费者都到了地面店了,为什么不可以直接付钱把东西拿回家,反而要扫描二维码等送货?这种强行把消费者推入自己假定出来的场景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没有消费者愿意买单。
电子商务分析师李成东并不看好顺丰的嘿客模式,市场对自提业务有需求,许多企业也在布局线下自提点,在这个基础上能够衍生出许多落地服务。“但是顺丰这种模式在操作层面上并不可行。”李成东说,“首先是门店提供的下单服务,对于经常网购的人来说这是多此一举;其次,将生鲜商品送到门店,需要足够多的订单量才能够支撑高额的仓储成本。”“现在线下门店业务规模对于顺丰来说还只是非常小的体量,肯定还要继续扩张,作为一个大的O2O商业,要形成集团效应。这是一个巨大的长期的投入。”顺丰总部公共事务负责人告诉记者。
做战略和投资的人总会先关注“业务模式”,而消费者关心的是“服务品质”。因为真正能够让零售服务类业务长久的是后者,而不仅仅是前者。所以任何零售服务类业务,都是战略+运营的成功,这就是这类业务难做的地方。太多以圈地起家的传统企业,重战略、重布局,轻服务、轻运营。业务模式是骨架,运营服务是血肉。光靠骨架,动物跑不起来。
顺丰嘿客想打响品牌,培养消费者新的消费习惯,结合自己的配送优势,将末端配送难控制的新鲜蔬果送到消费者手里,顺带主推红酒、奶粉、电子产品等高附加值商品。但高成本所带来的亏损,让顺丰只能利用嘿客作为配送流程服务,以消减物流成本。直接结果就是,让嘿客成为了末端配送的小型分拨中心、自提中心。当然,代收快递的地方可以降低一部分末端配送的成本,但仅就这单一功能来说,物业和储物柜或许是更好的选择。嘿客还有一个最大的尴尬就是,大部分需要自提的消费者,都是因为在淘宝购物而产生的包裹,而淘宝上大多数买家、卖家的物流首选,都不是顺丰。
嘿客确实是一个很大的噱头,但与其相符的用户体验却没有达到。嘿客与普通电商的一大差异,本来就应该是实物体验,但大多商品在嘿客是没有实物展示的。如果要走实物展示,那嘿客成本会进一步飙升。
顺丰嘿客的出现,最终是为了推广社区消费平台,其本来的规划是贴近高档成熟小区的,但单店的盈利能力有限,运营需要公司补贴加上预算不够的原因。很多嘿客没能选到足够好的位置,原本就是为了挖掘社区线上消费的新模式,地段的改变导致消费人群也就大大不同。
王卫的这一摸索成本是巨大的,顺丰总部公共事务负责人曾表示,目前顺丰商业线下有3000多家店。要维系这3000多家店的正常运营,需要巨大的成本投入。目前来看,顺丰商业线下门店投入成本主要包括店铺租金、装修费用、人力成本以及日常运营成本,以单店一年30万元的投入计,一年的投入便已经达到10亿元
|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 上一篇:千万别跟马云学 下一篇:嘿客落败的四个教训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