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简政放权令箭齐发 民企“堵点”不断打通 | 来源: 点击数:468次 更新时间:2015/7/22 9:08:31 |
——2015年二季度民营经济政策述评
编者按:
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加的局势下,政府仍然坚持"自我革命",把简政放权置于宏观经济政策的突出地位,在密集出台的诸多维稳措施中也继续推进简政放权,国务院还就此于5月份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总结成果并部署进一步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把改革推向纵深,足见对简政放权的重视。长期以来,政府对微观经济伸出的手过长,管得过多过死,重审批、轻监管抑制了经济发展的活力。本届政府自上而下的政府"自我革命"推进两年来,有效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激发了市场活力和市场创造力。在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简政放权等改革红利的释放,在使经济合理区间运行稳定高增长中可以说发挥了关键作用。在4月初推出一季度民营经济政策述评之后,今天本报以"简政放权"为主题,梳理二季度与民营经济密切相关的经济政策与措施,期望民营企业由此生发更加蓬勃的活力。
可以这么说,简政放权就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牛鼻子",具有牵一发动全身的重要作用。在二季度的经济改革中,简政放权被置于举足轻重的突出位置。是一个着墨颇多的热门字眼。本季度的历届国务院常务会议密集加火推进简政放权,简政放权这把火就更是愈燃愈烈,政府以各种方式和巨大决心在推动着权力的释放,激发市场活力。从无论是国务院印发《关于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决定》,将"非行政许可审批"彻底清出历史舞台,还是将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委突破口推进今年的经济体制改革,都紧紧将简政放权作为解决当前经济问题的关键措施。
事实证明,简政放权提高了办事效率,给民营企业带来了信心和力量,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更给大众创业、就业带来了一个友好的宽松环境,有利于民营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的发展。
从某种程度讲,没有这项改革的深化,就没有民营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而简政放权的核心宗旨就是一条:厘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为企业和个人减负,创造更为广阔的环境,为经济转型腾挪空间。
为清费做减法放权
在一季度出台了诸多利好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之后,虽然初见成效,但一些已经出台的措施尚未完全落实到位,要想进一步释放政策红利,就需要真正打通"最后一公里",消灭"中梗阻"现象。二季度政府部门在政策落地方面做了不少努力。
为防止乱收费沉渣再起,4月8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启动半年专项行动清除涉企"任性"收费时,特别突出了监管举措,明确将清理规范后保留的涉企收费建立清单,并向社会公布,清单外一律不得收费。
财政部5月也展开了清理收费专项行动,对于已叫停的千余项收费规定,将通过中央和地方政府自查和督查,确保全部落实到位,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或拒绝执行,不得变换名目继续收取为市场"清障"。
与此同时,发展改革委公布,将建立涉企经营收费目录清单、进出口环节涉企经营收费目录清单、涉企行政审批前置收费目录清单,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以进一步推进清费减负;随后又部署在全国开展涉企行政事业性和中介服务收费重点检查对2013年以来中央和地方取消、停征、减免的收费项目以及行政审批前置事项较多、涉及进出口环节收费较多、设置垄断性服务收费的部门和行业等进行重点检查。
这对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助力创业、创新,增加经济发展动力不无意义。
清理规范中介服务是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改革向纵深推进的关键一环,它十分重要,有助于为创业创新减负清障。
在清理规范中介服务方面,4月2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决定集中清理与部门审批事项相关的审查、评价、评估等中介服务,并对中介服务事项实行清单管理,规范收费,强化监管,完善信用和考评体系,促进中介服务市场公平竞争,便利广大群众。在此影响下,中央气象局也于5月27日取消了"雷电灾害风险评估""防雷产品测试"等4项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不再作为行政审批受理条件,这就大大减轻了企业负担,提高了审批时效。
商事制度"放开"之路
为了应对政府部门之间相互扯皮的"中梗阻"问题,二季度商事制度改革也有了新的进展。
先是季度之初,国务院常务会议确立推进商事登记便利化实现"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开展企业简易注销登记试点,建设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全国一张网"。紧接着,福建自贸区随即跟上,开始了试点实施的"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让企业告别了公章"旅行"和重复提交的书面材料。
这让我国商事制度改革进入实践阶段。创业者只需填写一份表格、提交一套资料、向一个部门提出申请,就可以获得像自然人身份证一样的唯一身份代码。很显然,"一照一码"有助于简化市场准入手续,降低创业成本,鼓励投资兴业。
不久之后,国务院又于6有份批转《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建设总体方案》,要求工商部门自2015年10月1日起实施,实现"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其他登记管理部门在2015年底前实施。
事实上,推行"三证合一",将工商、质监、税务分别核发证照,改为由工商部门一次性核发营业执照,是商事登记制度的重大改革,可以进一步便利企业注册,持续推动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
而实施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则是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实现"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的重要配套措施,有利于方便企业注册,减轻社会负担;有利于打破"信息孤岛"问题,促进信息共享交换;也有利于降低社会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和全社会运行效率。
各行各部全面开花
"双创"是发展的动力之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破枷清障碍,为广大中小微企业创造更优发展环境,也需要国家不遗余力地对阻碍创业创新的"堵点"和"痛点"进行定向清除,扫除权力路障。本季度为激发创业创新热情,释放民营经济发展活力,国家主要集中于金融、电子商务、展览业、医疗、环保等领域,从放开市场准入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方面双管齐下为推进双创清障搭台。。
在金融方面,银监会打响了当头炮,其在4月起草和修订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等五部行政许可规章,取消了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在同一机构内部平级调岗转任任职资格审批等大量行政审批事项,进一步缩短了审批链条,节约了银行运转的时间和成本。
在发展电子商务方面,4月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简政放权,放宽电子商务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条件。不久,国务院于5月又印发《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部署进一步促进电子商务创新发展。并明确,法无禁止的市场主体即可为,法未授权的政府部门不能为,最大限度减少对电子商务市场的行政干预。
一向效率较低的展览业也迎来利好。国务院4月份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展览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加快简政放权,建立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事实上,展览业的发展一直以政府为主导,没有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存在效率低下,企业积极性不高等情况。下一步通过简政放权和机制体制创新可以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
各大部委局也在简政放权的道路上多方发力。
国家发改委5月提出以企业为主体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推进简政放权,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便利化程度,推动国际产能合作项目顺利实施;发展改革委会同教育部、司法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6月初印发通知,将教材价格及部分服务收费标准下放到省级管理,以减少中央部门对地方事务的干预,有利于各地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制定教材价格及有关服务收费标准;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实施意见》,部署全面落实已经确定的取消和调整的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同时也要求,再砍掉一批投资审批事项,进一步减少国家层面能源项目核准;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11日印发《关于对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意见》,明确科学依法简政放权,加大食品药品行政审批事项事中事后监管力度。
6月份的相关政策进展信息也透露了下一季度的部分简政放权举措。如国家邮政局6月份公布将推行"五个统一"优化快递业务经营许可,届时,企业申请材料将总体减少50%,审批时限缩至25个工作日以内,分支机构名录发放权下放至省以下邮政管理机构;最大限度放宽绿色通道限制,绿色通道企业变更事项审批时限压缩至15个工作日以内。
为市场环境做加法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不仅要取消和下放权利,还需要政府改善和加强自身管理,提高政府效能。随着"放"的逐步到位,改革对"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加强市场监管,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就是政府所需优化服务的当务之急。"该管的要管好",随着简政放权重数量转到提高含金量,本季度着力"管好"的监管政策明显增加。
5月份,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到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考察调研,就强调了放管结合的重要性。他强调,为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使新的增长点破茧而出,政府将加快速度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强化服务改革,简政有力,把该放的放到位,更要在监管和服务上下功夫,持续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清障搭台,释放中国经济的无限活力。此后,国务院于5月15日专门印发了《2015年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转变政府职能工作方案》,对相关工作进行了阶段性部署和安排,并拿出时间表,并对简政放权监管理念提出要求,要求转变监管理念,强化法制、公平、责任意识。
当前,我国诸多针对民营企业的各项检查名目混杂,随意性太大,使企业处于疲于应对状态,如何实现有效督查,让"放、管、服"举措落实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成为进一步深化简政放权面临的主要问题。为此,政府在制定监管措施配套跟进方面也有所行动。
在建立三张清单管理新模式上,自从中央去年晒出权力清单、国务院今年3月明确地方"晒权"的时间表和线路图,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三张清单"制度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国务院办公厅4月印发《贯彻实施质量发展纲要2015年行动计划》,部署今年质量发展工作重点时,突出强调简政放权,充分发挥企业的质量主体作用时,强调要研究建立质量安全监管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发改委副主任徐绍史于4月17日解读简政放权"管"的策略时表示,会探索事中、事后监管的新模式,包括加强综合执法试点。
5月18日,国务院批转《关于201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也将持续简政放权,加快推进政府自身改革,通过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和商事制度改革,加快投融资、价格、统一市场等改革,逐步形成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管理新模式明确为本年度的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从政府的表态可以发现,简政放权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确需设置的行政审批事项,要建立权力清单制度,一律向社会公开,清单之外的,一律不得实施审批"的要求,中央政府在建立行政审批事项清单制度上做出表率。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又进一步明确,制定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公布省级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切实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
同时,在提升政策文件发布效率上,为了使"最先一公里"加快速度,让政策措施早日发挥实效,进一步优化政府服务,国务院办公厅4月28日向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发出通知,对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文件的运转时间作出硬性规定,提出7个工作日和10个工作日的时限要求。过去没有时限要求,但却有一些部门画圈打转、推诿扯皮、效率低下,有时会运转长达两三个月。国务院办公厅有关司局负责人表示,出台这项举措是抓落实的具体体现,是政府对自己念"紧箍咒",向自己"动刀子",不留余地,在期限内文件出不来板子就要打到政府自己身上。随着行政效率的提高,政府出台文件的文风也将为之一变,文件中描述性、口号性的文字会越来越少,实货、干货会越来越多,操作性也会越来越强。
为了确保政策效果,国务院亮出督查之剑。6月1日起,国务院派出了11个督查组赴35个国务院部门和单位、18个省(区、市)开展实地督查,11个督查组当天全部就位,就把简政放权向纵深推进、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围绕服务实体经济推进金融改革等情况拉开了新一轮督查的大幕。在为期15天的督查中,11个督查组督查力度空前,更延续了2014年6月本届政府成立以来首次全面督查的施政新风。
梳理至此,笔者回想起,当初,本届政府把简政放权作为改革的"先手棋",誓言五年内"削减三分之一"。如今,开年过半,国务院已相继取消和下放了8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在任期内削减1700多项审批权1/3"的承诺已经提前兑现。更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推进简政放权的工作更注重适应改革发展新形势,并着力解决跨领域、跨部门和跨层级的重大问题,从重数量向提高含金量转变。
当然,简政放权仍有进一步深入和推进的空间,某些事项的改革成效与社会期望值还存在一定距离。简政放权向纵深推进中还要处理好"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关系,突破"中梗阻",梳理群众给出的"菜单",不断调整"菜谱"和"配料",加大简政放权的推进力度,用效果说话,让独立第三方去评估改革效果,让人民群众去评判。唯有如此,才能让人民更多地感受到改革的成果,企业才能安心做事搞发展。
继续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是民营企业共同的愿望与需求。转变政府职能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也是发展市场经济、法治经济的保障。只有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才能激发市场活力,让民营企业拥有更广阔的自主发展空间。
|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 上一篇:互联网金融发展优胜劣汰 下一篇:走出去,民营企业仍需强筋健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