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解决“奇葩证明”的关键在哪? | 来源: 点击数:521次 更新时间:2015/7/13 7:59:58 |
胡女士为将户口从昆明迁至成都,在街道办社区、区民政局、派出所、教育厅、档案馆等多个部门之间折腾了8个月,最后,经当地媒体帮助推动才开具出婚育证明。云南省纪委近日就上述问题处理情况发出通报,认定相关单位在事件处理过程中存在严重不作为、人为设置条件、服务意识不强、敷衍漠视群众、推诿扯皮问题,对多名涉事工作人员、相关责任领导予以处理、问责。
(7月11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
总体上说,除少数缘于权力部门的人为刁难外,和其他正常的证明材料一样,“奇葩证明”并非毫无必要,而是确有信用担保的需要,即用某个机构出具的凭据,来佐证居民的身份属性或社会关系的真实性,防止有人在获取资格、享受待遇及办理事项时弄虚作假。但值得思考的是:居民开具相关证明为何如此繁难?有关部门明明可以给公民出具相关证明,为何一再推诿拒绝?“奇葩证明”不可怕,可怕的是在众多“奇葩部门”之间折腾一年半载,一个证明都开不出来。胡女士遭遇的“奇葩证明”事件中,派出所明明可以查到胡女士当年户口在辖区的记录,但还是要胡女士去教育厅开证明;教育厅明明也能查到当年胡女士在当地高校就读、为学校集体户口的信息,但就是不答应派出所的要求;档案馆明明保存了胡女士的档案资料,但就是不让她本人查阅……
解决“奇葩证明”的关键,在于加快部门之间、地方之间信息一体化建设,促进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使居民个人信息成为不同地方、部门可以依法使用的“大数据”,最大限度免除居民自我证明“结婚前未婚”、“我妈是我妈”之苦。而在这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建成之前,惟有全面推进简政放权改革,强化对权力部门、公共部门的监督制约,倒逼、推动他们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对严重不作为、人为设置条件、敷衍漠视群众、推诿扯皮等行为严加追究惩处。
|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 上一篇:打击走私冻肉必须零容忍 下一篇:电商大佬携手搭建诚信联盟拓市场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