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蚕食国资”的根源在于政企不分 | 来源: 点击数:577次 更新时间:2015/6/26 10:30:33 | 截至上周,今年中央首轮巡视的26家央企中,已有21家的“体检报告”出炉。从巡视的情况来看,领导为亲属搞利益输送、财务管理混乱等属于高频问题。其中,武钢、南方电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等4家被巡视企业还被用上了“蚕食国资”的概念。特别是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更是在情况通报中出现了诸如“蚕食”“围猎”国有资产这种十分严厉、令人震惊的措辞。
虽然尚不清楚这些企业到底出现了怎样的蚕食、围猎国有资产问题,也不知是什么层级的领导涉案其中,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能够让巡视组用上这样的言辞,可能决不是小问题,也决不是某一方面的问题,而极有可能成为了一种现象。
事实上,从巡视组通报的情况看,那些没有被点名蚕食、围猎国有资产的企业,也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类似问题。譬如领导为亲属搞利益输送、存在国有资产流失风险等,哪个不是对国有资产的伤害,不是对国家和人民利益的侵犯。关键在于,面对这样的问题,应当怎样解决,如何才能把国有资产流失的漏洞堵上,把防止蚕食、围猎国有资产的篱笆扎牢。
日前,中央深改组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国有资产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意见》。应当说,这是针对当前国有企业运行以及国有企业改革等出台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文件,也可以说是未来如何加强国有资产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推动国企改革最根本性的制度之一。
问题在于,在现行体制下,尽管意见非常有针对性,也基本涵盖了国企运行和改革等各种可能出现国有资产流失的方面,但是,能否落地生效,能否真正发挥其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方面的作用,还值得关注。因为,目前在国有资产监管方面,制度并不少、文件也很多,有的还十分严厉,不是仍然问题不断、漏洞多多吗?原因就在于,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不确定,政企不分的现象还十分严重。其中,企业高管仍由行政来任命,导致经营者、特别是“一把手”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是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利益输送、财务管理混乱、蚕食和围猎国有资产等最根本的原因。
要知道,从目前国有资产流失的漏洞来看,主要也是权力没有制约、没有监督的环节,特别是“一把手”牢牢掌握在手的环节。如对外投资、对外合作、材料采购、产品供应、资金拨付、产权转移等。凡是“一把手”比较民主,也懂得市场的企业,往往这方面的问题就比较少。反之,则多。巡视组对中国移动的表述就是这样的:“对外合作领域腐败风险高度集中,围绕少数企业领导人员形成寄生性家族式利益共同体,蚕食、围猎国有资产。”对中国电信则是:“少数企业领导人与特定关系人结成利益同盟,以攫取非法利益为纽带,内外勾结蚕食国有资产。”
如果不是涉案人员手中具有别人无法制约与监督的权力,又怎么可能出现如此严重的蚕食、围猎国有资产的问题呢?而他们的权力,又来自于哪里呢?显然,与现行的管理体制是完全分不开的,也是值得好好深思的。
值得注意的是,从近年来各类企业腐败和违法乱纪问题的情况来看,民营企业主要表现在偷漏税、骗取国家补贴资金和优惠政策以及行贿等方面,而国有企业则基本都发生在贪污腐败和侵吞国有资产等方面。这也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非国有体制对防止流失还是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的。因为,非国有体制更多的是按市场规律构建,纵然是家族制,也可以有效回避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
也正因为如此,对此次专项巡视所发现的国有资产流失以及蚕食、围猎国有资产问题,要想不再在企业的身上再发生,最有效的办法还是加大改革力度,让企业通过改革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让董事会在企业能够具有真正的决策权,让监事会等能够对经营者的行为产生有效的约束与制约,从而扎紧企业每个环节的篱笆。那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意见和要求,也就不会再被少数人架空,不会成为摆设。在这方面,政府应当更加开明一点,更加宏观一点,更加超脱一点,把该交给市场的权力全部交给市场,把该还给企业的权力也全部还给企业,真正理顺政企关系。只有这样,企业内部的刚性约束机制、检查监督机制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政府则可以在规则的制定以及市场的监管方面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 上一篇:网商银行展现互联网魅力 下一篇:政商关系需要历史与现实的思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