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银行抽贷缘何太任性 | 来源: 点击数:431次 更新时间:2015/6/8 9:54:55 |
对民企的政策诚信有待一以贯之
近日,山东供销系统内的山东农资、山东棉麻以及山东天元纤维企业陷入互保危机,被11家债权银行中的部分银行闻风抽贷,省政府正在紧急协调。
这还是国字头背景的领军企业,对偏远地区的中小型民营企业而言,情况则更为糟糕。
记者上周再西南地区基层商会和企业的调研中发现,中小型民营企业普遍遭遇资金难题,特别是房地产业以及汽配、五金等制造业的部分企业还遭遇了银行抽贷。
从去年的情况看,2014年银行对钢铁全行业计划放贷额度1.5万亿元,截至当年底抽贷1500亿元,占总额度10%。今年的抽贷危机似乎有扩大之势,蔓延到一些拥有旺盛市场需求的行业和企业。一些企业没有抵押物,或“不符合范围条件”,也拿不到贷款,只能找小贷公司等机构借高息贷款,一旦业务不能支撑利息,就只能关门大吉。
“以前都是追着企业家贷款,现在都是骗着还钱。常常还来不及调研,不少企业家就已经找上门来了。”一位商会负责人对记者表示,目前其会员中已经由3家制造企业、一家地产公司出现了严重问题。
而该商会一家从事五金制造的会员企业,新工厂刚刚落成,业务拓展如火如荼,未来还打算引入机器人,但手头却“实在有点紧张”。该公司董事长介绍说:“本来今年的贷款并未到期,但经过银行方面‘先还款再续贷’的劝说,不敢怠慢,但提前还上贷款之后银行就不再放贷了。”
好在这家企业整体的现金流还比较健康,当地另一家大型民营企业就没那么幸运了,抽贷之后资金链断裂,最后由政府出面引入国资企业资本重组——企业还在,但已换了主人。
山东供销系统内这几家“出事”的大企业也基本属于这类情况:虽然企业经营状况良好,甚至承担着国家级和省级化肥淡季储备和棉花收储的政治任务,这次因为局部问题造成连锁反应,遭遇“变脸如变天”的金融风险,命在旦夕。
对于这些问题的处理,江苏、浙江等一些沿海发达地区有的通过政府拨款保底,商会成立担保公司并收取一定回报,最后收回的资金全部归还政府,从而较好地解决了问题。
但这样的方式对于西南偏远地区,往往不能适用。在这些地区,国有担保公司才是政府、银行认可的对象,民营担保公司过去几年风光不再,随着经济下行、风险等级的提升,现在获得额度的难度很大。
造成这种现象,确实有部分企业太“任性”的一面,如不经过细致风险研判就跟风投资甚至转贷以获取高息回报等,也是源于目前没有一种有效机制,能让广大中小型民营企业给银行、金融机构打分评级,以形成约束力量。
实际上,按照5月15日财政部、央行、银监会三部门的要求,银行对融资平台公司的贷款不得盲目抽贷、压贷、停贷。今年3月的全国两会上,重庆工商联也提交了《关于出台资金链风险防范与化解工作方案解决针对民营企业“一刀切”式抽贷问题的提案》的提案。
但仅仅通过高层发文要求、委员代表提建议、央行降息降准,银行这类间接融资对民营企业的帮助依旧有限,基层中小型民营企业基本“感受不到力度”。
当然,政策的传导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见效,银行确实也在遭遇前所未有的不良率压力,但如果真正好的企业都拿不到钱甚至遭遇欺骗式的抽贷,至少对企业是不诚信的,对实体经济也是不公正的。
于是再联想到前段时间银行存款“不翼而飞”的诸类事件,业内反思或许还不能停止,政府的监管还需要继续落地。
|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 上一篇:内部管理还需居安思危 下一篇:破梗阻,追落实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