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上市申请文件由13项减为7项——
中国证监会发言人张晓军在12月26日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为进一步落实简政放权和监管转型的要求,便利境内企业境外融资,支持企业“走出去”,促进企业和实体经济健康发展,证监会对境外上市申请材料目录进行了相应调整。
“证监会出台相关举措,进一步彰显了加强金融领域改革开放的决心,降低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对拓宽企业的投融资渠道大有裨益。”国开证券首席分析师李世彤表示。
简化审核便利“走出去”
12月2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大金融支持企业“走出去”力度,会议确定,要简化境外上市等核准手续。与此同时,中国证监会网站公布了新的境外上市行政许可申请材料目录。
此次精简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5个方面:简化审核程序,取消境外上市财务审核,相应删除了原目录中有关财务报表、审计报告及纳税申报表的材料要求,降低申请人的财务成本;结合环境保护部门停止上市环保核查、不再出具环保守法证明文件的政策变化,删除了原目录中环保证明文件的要求;为进一步明确优先股等股票形式的申报文件要求,调整后的目录明确了境外发行股份包括普通股、优先股等各类股票及股票派生形式,适用统一的申报材料要求;将股东大会及董事会决议、营业执照、公司章程以及申请人及中介机构联络表等内容与申请报告的相关文件进行了合并;取消境外首次公开发行股份到主板和创业板上市的区分,统一申报材料要求。
海通证券资深投资分析师夏立军告诉《经济日报》记者,以上5个方面中,最为重要的是简化审核程序。“取消境外上市财务审核,降低申请人的财务成本,审核程序交由境外交易所进行,不但可以提高境内企业在境外的上市效率,还在上市途径和规模等方面会有积极变化。”夏立军坦言。
经调整,境外首发申请文件由13项减少为7项,增发申请文件由8项减少为5项。日前,证监会已按照信息公开的要求,将调整后的申报材料目录在证监会网站公开。“下一步,证监会将继续落实12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关于‘简化境外上市核准手续’的要求,进一步简政放权,简化核准程序,提高监管效率,便利境内企业境外直接融资。”张晓军表示。
没有看上去那么“美”
不过,虽然监管层在顶层设计层面考虑较为周全,但境内企业到境外上市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境内企业“走出去”并没有看上去那么“美”。
境内企业首先要考虑的便是地域特色问题。在李世彤看来,要想避免境内公司到境外上市产生“文化休克”等问题,必须依照当地的文化和地域特色,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最终决定是否上市。他向记者举例说,金融、贸易、旅游、会展等是我国香港和新加坡地区的支柱性产业,倘若让高铁等高科技公司在两地上市,则可能很难获得投资者追捧;但如果是一些高科技、新兴产业的公司到美国上市,一般会受到当地投资者关注。
此外,境内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以及分红等方面问题也不容忽视。“一方面,境内的一些企业股权过于集中,很难受到美欧等发达国家养老基金、慈善基金等注重长期投资的共同基金的支持。因此,境内企业要想成功‘走出去’,亟需适当稀释与分散股权,让更多的市场化行为参与到公司治理和经营运作中来。另一方面,国外的投资者大多对公司的分红有强烈的要求。企业应对每年的分红率做出承诺,这是企业的一门‘必修课’。”李世彤表示。
与境内投资者偏好炒作的行为不同,境外投资者更注重价值投资,对上市公司的成长性和估值有较为理性的评判。“而境外市场大多施行注册制,对公司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上市规范性有更高要求。”夏立军直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