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防止国家扶助政策被“钻空子” | 来源: 点击数:557次 更新时间:2014/12/18 8:39:17 |
据报道,贵州遵义县一名个体经营户了解到当地对小微企业的补助政策后,伪造租赁合同、谎报店铺面积,骗得5万元补助资金,经查明后获刑一年。
通过申报材料造假“套取”优惠政策,这并不是个例。随着国家对小微企业发展连续出台多项财税金融扶持政策,钻政策“空子”为自己谋利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如,有人借大学生的毕业证和身份证来注册公司,以享受大学生创业的各项优惠政策。更有人动歪脑筋想办法逃税骗贷:政策规定月营业额不超过一定数额的小企业可获得营业税减免,部分企业要么化整为零、分散经营,一户变多户、各自独立核算以减少营业额,要么有计划地在各月分配收入,控制单月营业额在规定数额以下……如此种种,可谓是“无孔不入”。
制定扶助政策的本意是为那些有成长空间、但一时力量不足的小微企业缓解燃眉之急,实际操作过程中却被人“钻了空子”,这着实给有关部门提了个醒:对小微企业的帮扶,既要有好的制度善意,又要保证操作环节科学合理、严密规范,防止被投机取巧者“乘虚而入”。针对政策内容,基层执行部门在细化落实时应仔细推敲、注重细节,通过加强发票管理、收入成本费用核算、月收入对比等税收征管工作,准确掌握企业的经营规模和月收入情况。同时,执行过程中各环节应按照阳光透明的操作流程,除必要的申报和资格审查外,还应增加核实、公示等环节,接受来自社会大众的监督,同时告诫如不讲诚信将受到严厉惩罚。毕竟,制定政策只是第一步,政策的生命在于落实。只有从制定到落实各环节都做到严密规范,才能让好政策真正惠及民生。
|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 上一篇:拆掉阻碍简政放权的“棉花墙” 下一篇:稳中求进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主基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