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移动医疗未来三大趋势
当“互联网+”的普适特性伸向医疗界,一场神奇的“化学反应”正在发生。移动医疗改变了过去百姓只能去医院看病的模式,“随时随地轻松问诊”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近日,在北京举行的2014移动医疗与创新服务高峰论坛大会上,业内人士畅谈国内移动医疗发展模式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与传统医疗机构共赢
近年来,BAT巨头纷纷涌入移动医疗,今年5月,支付宝正式对外公布了“未来医院”的计划,将对医疗机构开放其平台能力,包括账户体系、移动平台、支付及金融解决方案等,以帮助医院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变得更加高效。马云更是在刚刚闭幕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放出话:30年后让医生找不到工作!
对此,不少业内人士不以为然,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主治医师张涛说,移动医疗的各种设备和服务必须通过医生的对接才能真正的发挥作用,其最终的目的是和传统的医疗机构形成共赢,树立医生个人的品牌形象,通过移动医疗真正实现自身价值。
北京协和医院青年医生邴钟兴告诉记者,通过移动医疗,医生可以建立个人的患者库,积累临床的资料,而患者也可以在挂号前了解准确对应的科室。
商业保险买单“高级”医疗
相关数据统计,目前我国卫生费用以平均每年超过15%的速度大幅增长,产业消耗逐年提升。有意思的是与其他领域以科技为驱动力降低成本不同,医疗界的科技投入反而会增加费用,提升成本。与此同时,中国正迈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医疗开支在日常百姓家庭消费中的占比持续走高,巨额的医疗投入已经成为政府一项沉重负担。
而随着互联网因素的渗透,医疗服务面临新的变局,政府、保险公司和个人谁又会成为移动医疗的买单方?业内人士董雨星说,市民健康意识逐年提升,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呼之欲出”,但通观世界全球,大部分国家政府只能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增值服务的空缺将会促使社会资本的涌入。
而在国内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商业保险已经逐渐被普通家庭所接受。董雨星说,保险公司一方面提供增值服务,促进购买欲望,同时还将通过移动医疗的方式对客户的健康进行实时管理监督,量身定做,降低疾病的发生率,而客户也要为个人行为买单。
随时随地的“医疗管家”
“看病难、看病贵、看病不方便”的抱怨声声不断,究其主要原因是我国医疗体系尚不健全,医疗资源面临紧缺的“瓶颈”。利用“移动医疗”让有限的资源普惠更多民众将成为互联网经济的一片新蓝海。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宝国说,随着互联网因素的渗透,医疗健康的发展将由临床向预防转变,由仅在医院就诊到健康全方位管理过渡。“基于移动技术的发展,未来健康数据将会和技术系统相衔接,健康可以实时监测和感知,个人健康数据将逐渐被重视”。
“未来三甲医院为中心的体系将逐渐被弱化,现在有的二级医院、基层医院将得到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的技术将促使以医院为中心的救治转到治疗后的护理和跟踪。”陈宝国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