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观点一:还需艰难跋涉 | 来源: 点击数:437次 更新时间:2014/12/8 14:23:53 | 正方观点:中国互联网其实并没有看起来那么美,今后的发展还需上下求索。
日前,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召开,这是我国举办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互联网大会。该会既展示了世界互联网技术发展成就,也昭示了世界各国在互联网携手发展、推动网络空间共享共治的紧迫性。据此有业内人士判断,中国互联网将迎来蓬勃发展的春天,其规模将呈数十倍扩张。
不容置疑,中国互联网已形成规模,互联网应用已走向多元化;互联网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学习、工作以及生活方式,甚至影响着整个社会进程。
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13亿,全年新增网民5580万。互联网普及率较上年底提升4个百分点,达到38.3%。网络经济得到快速增长。据统计,2011年网络经济市场规模突破2300亿元,到2013年达到了5400亿元。在细分市场结构中,2011年移动互联网和网络广告占比均有小幅提升,电子商务占比仍维持在40%以上。
可以说,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又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互联网取得如此成就实属相当了不起,但若据此断言中国互联网将迎来高速增长,笔者认为过于盲目乐观,这种判断有违中国国情。
为何这么说?原因很简单:一是中国现有互联网规模基数已相当庞大了,无论是入网网民、互联网普及率都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且中国互联网最大特点是城镇基本普及,绝大部分农村地区处于盲区。未来发展空间应放在广大农村地区,而中国农村地区居民分散,普及难度不小,投入大,成本高,靠政府或企业投资都不是件简单的事情,也绝非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尤其在当前经济下行时期,互联网企业和各级政府资金都不宽松,拿不出足够资金来迅猛扩大投资,只能分阶段、按步骤有计划发展。同时,广大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有限,互联网不是迫切的生活必需品,也影响了互联网快速扩张。
二是中国是农业人口大国。13亿人口农民占了近9亿,庞大农业人口中50岁以上人口占比最高,年龄老化,知识贫乏,尤其缺乏互联网操作和使用知识,在客观上制约了互联网在农村地区推广和使用。而且,农民在商贸交易方面的习惯偏重现货交易,注重信息对称,而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等交易,使农民“看不见、摸不着”,增加了他们的不安全感。尤其互联网诈骗案件日益增多,如P2P网贷、网购欺诈等现象时有发生,使不少农民(也包括城镇居民)成了受害者,也增加了他们对互联网“交易”的“恐惧感”,从而也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互联网在农村推广的难度。
三是除了交易方面出现欺诈等现象外,互联网还存在个人和企业信息安全问题,也引发不少消费者担忧。而且,我国现阶段在互联网立法及监管方面尚处落后状态,互联网中发生的一些个人隐私和企业信息泄露、贸易欺诈等案件,维权难、成本大、效果差,也使不少消费者望而却步。尤其因为立法和监管滞后,网络谣言、网络非法有害信息传播较多,得不到有效整治。更为严重的是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受到危害较大,网络色情、网络欺凌、网络成瘾、网络犯罪等等,加剧了未成年人监护人的防范心理,形成了对互联网发展的抵触。 |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 上一篇:观点二:出路在高端 下一篇:中国互联网被“吹大”了吗?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