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福喜“过期肉”事件持续发酵,保卫舌尖上的安全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焦点。据相关人士介绍,目前我市保险业已开发了各种食品安全相关保险产品,涉及食品生产、加工、销售、消费等各个环节。特别是针对餐饮企业的食品安全责任险,与百姓的舌尖上的安全息息相关。
从“卫生”到“安全”——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制度有望建立
所谓食品安全责任保险,是被保险人在经营场所内生产、销售食品,或者现场提供与其营业性质相符的食品时,因疏忽或过失等原因造成消费者人身或财产损失,保险公司承担经济赔偿责任。
相当一段时间以来,人们对食品处于不要吃过期、变质食物这样简单的“卫生”要求,但随着食品安全各种问题不断出现,作为一个全球性课题,食品安全相关立法以及食品安全责任保险规定开始逐步完善起来。
从“关注”到“落实”——食品安全保险面临几多尴尬
食品安全责任险出现得并不晚。早在上世纪80年代,大连市场上就有了中国人保财险针对食品行业风险陆续开发的与食品安全相关的险种,包括产品责任保险、餐饮场所责任保险、餐饮从业者经营责任保险等。2010年,专门的食品安全责任保险也被开发出来。然而我市保险业人士坦言,即使到现在,食品安全责任险仍面临尴尬。
尴尬一:投保率偏低且大多数集中在出口食品企业。据不完全统计,食品安全责任险在我市的投保率不足1%,而其中主要集中于出口食品企业。国内餐饮企业因违法成本低、抱有侥幸心理,消费者也认为补偿少、怕麻烦。迫于发达地区国家对食品安全责任的严格规定,出口食品生产厂商多以被动投保为主。据业内人士透露,大连地区投保食品安全责任保险企业也大多基于与日、韩等地的贸易往来。
尴尬二:相关保险承保理赔操作性低、局限性强。据了解,食品安全责任保险一般按照被保险人的实际营业收入计费,多退少补,而在现实操作中,我市餐饮及食品生产销售经营企业数量多、流动性强,不仅保费厘定存在潜在道德、经济风险,软硬件配套管理的欠缺也大大增加了食品安全责任保险的推广难度。
尴尬三:大连地方层面相关落地法规还未配套实施。据了解,目前国内仅山西、湖南等几省出台了本地区的食品安全强制责任保险试点落地政策,大连亟待相关部门出台具体实施方案。
从“共识”到“共建”——食品安全砥砺前行须各方合力
目前遇到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处理方式多是“厂家肇事,政府埋单,纳税人出钱”,但我市保险业人士指出,这一现状急需得到改变。
业内专家建议,大连餐饮及食品加工、销售企业应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加入食品安全责任保险行列,将食品安全责任保险作为新时期企业产品竞争的有力武器和企业强化风险管理、转型升级的第三方监控平台。
保险公司则应细化产品设计,推出更多个性化产品,制作产品承保、理赔标准化流程方案,使食品安全责任保险的可操作性和规范性更强。在这方面,中国人保财险已先行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