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独董何时不再扮“花瓶” | 来源: 点击数:505次 更新时间:2014/8/3 10:48:06 |
业内人士称亟待重新厘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A股“最贵”独董巴曙松的请辞,让这个业外并不熟知的职位瞬间暴露在众人面前。一时间,集中在上市公司独立董事身上的主要问题也一并暴露无疑,而“不勤”、“不独”、“不懂”俨然把“独董”这一原本重要制度的设立推至“花瓶”的位置。
那么,设立之初被寄予“维护中小股东利益、完善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厚望的“独董”制度将朝何方向去?
“独董”将去花瓶化
在担任民生银行独立董事期间,巴曙松年薪高达100.5万元人民币。因此被冠以A股“最贵”独董的头衔。
急于提前解约,则是因为去年10月份,中组部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任职)问题的意见》,让官员独董们以日均一位的速度递交辞呈。
巴曙松的辞职为A股市场独董制度的打开了一刀切口,同时也让更多的投资者对并不熟知的独董制度有了更深一步了解。
而对于独立董事密集离职的这一现象,一位企业高管在接受中华工商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大批“官员独董”离职,独立董事群体将面临一次换血,A股上市公司也迎来了独立董事“去花瓶化”的契机。
据一组数据显示,目前,上市公司“官员独董”约900位,占独立董事总数的比例为15%左右。2013年10月以来,中央加紧清理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的行为,导致今年以来上市公司发布的独立董事离职公告达372份。
独立董事制度的设立,曾被寄予维护中小股东利益、完善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厚望,但实行该制度十年以来,该功能并未完全发挥。
有细心人士统计,2011年以来,A股上市公司披露了逾6万份董事会表决,独立董事仅47次提出反对意见,占全部表决数量的万分之七。同时,独立董事身兼多职的现象十分普遍,当前A股共有63人同时担任5家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同时兼任4家的则多达171人。由于上市公司地域分布广,许多独立董事难以在本职工作与董事工作之间做到兼顾。2013年年报显示,1700多家上市公司出现过独立董事缺席公司现场董事会的情况。
业内人士指出,很多独董不仅不独立,而且还不尽责,独立董事对董事会行为的影响非常有限,尤其在阻止重大失误决策上毫无建树,远远没有做到公司合规经营的“守夜人”。
去年十月,中组部发布禁令,严禁领导干部在企业中任职兼职,独董辞职潮由此拉开序幕。
官员独董清理有利公平
“伴随着这一轮独董离职潮,或许是重新认识、修正并规范独董制度的一个良机,而官员独董的清理,更是对市场来说,是得到一次公平竞争的机会。”上述高管告诉中华工商时报记者说。
独董制度引入我国13年来,经过发展,不仅被舆论称之为“花瓶”,也被解读为“官员独董”更是被质疑为利益输送的纽带。“官员独董”实质是指一些企业聘请在职或者离职的政府官员,担任公司企业的独立执行董事。
对此,业内人士称,我国公司中“官员独董”大量出现有其现实土壤,聘请一些曾经显赫的官员当独董,有可能会为公司争取到更多资源,“让官员做独董,对企业是很有好处的,却会导致不公平竞争。”
对于此次清理“官员独董”,该业内人士表示,其根本目的是重新厘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通过限制官员在公司任职独董,可以断开企业与政府建立的不正当关系,使政府在不受利益集团的干扰下制定出更公允的政策,也迫使企业更关注于市场而不是盯在政府身上。同时,限制官员在公司任职独董,能切断某些人利用余威通过企业进行寻租的渠道。
|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 上一篇:传统零售业悄然变脸 下一篇:财政货币政策有望延续“定向精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