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地方官“卖酒”是不是错位 | 来源: 点击数:531次 更新时间:2014/7/30 9:30:18 |
白酒难销,贵州坐不住了。近日,贵州省政府直接搭台,贵州省副省长王江平带着贵州46家白酒企业在北京开展品牌推介,据称当天签了4个项目,合同金额106.4亿元。
多年耕耘化工行业的王江平,2011年出任贵州经信委主任后,转身为贵州白酒“代言”,现如今又赴京卖酒,着实不易。这恐怕源自白酒行业调整数年,却仍未走出低谷的衰落格局。
目前13家白酒上市公司中,已披露半年报预告的8家酒企皆宣布净利将下降甚至亏损。根据传统4P营销理论,在产品滞销、价格下滑、海外市场受阻的情况下,促销似乎也是唯一的有效手段。
常常能听见这样的发言,可谓用心良苦:“白酒产业是我们的传统优势产业,政府有责任为白酒产业健康发展,为白酒企业交流合作搭建平台、创造条件。”
问题是,副省长并非酒厂雇来的促销员,其身份也不是商人。虽然在贵州白酒产业已经是一条成熟的产业链,事关区域经济命脉,副省长的确该好好关注,强大的政府公信力之下,副省长的努力也确实能在某种程度上化解当地白酒企业的困境,关键是管的方式似乎欠妥。
从消费者被吸引到购买或签订协议的过程中,这种亦官亦商的销售模式让人生疑:究竟是哪方面的“欲望”促成了百亿元的销售额。
即使一切运转良好,这样的“好人好事”到底能撑多久?今天可以帮帮忙,明天还能捧捧场,但酒毕竟还是一类大众消费品,即使一时间既赚足了眼球,也能带来现金回流,但终究不是长远之计。
再者,副省长不“卖酒”,行业就真的不行了吗?反观多年以来行政力量在白酒业的推动,三公消费带上来、一批官员走下去的案例不胜枚举。依赖行政力量“成瘾”的白酒业,是难以树立起具有品牌核心竞争力的根基,遑论在国际市场立足、制胜。
可以理解,进入产业调整期的酒企是痛苦与艰难的,但整个行业的发展仍需要持续的耐心。优胜劣汰,物竞天择,最后谁能活下来,只能是市场说了算。
低价竞争也好、靠质量取胜也好,政府对行业环境进行优化、鼓励并购整合、实行税收优惠等都是过渡时期的顺势而为,但千万别让企业产生幻觉,以为“省长万能”,期待“政府救市”,以免在真正的市场竞争中“水土不服”。
从更广层面上看,白酒行业的衰落,也为目前眼花缭乱的概念炒作、重复投资提了个醒儿:好项目、好举措,确实可以带动一方发家致富,但对政府或官员的过度依赖,难免会在市场上踏空。
实际上,在行业洗牌的大环境下,公平的行业规则和市场秩序才是真正的苦口良药,建立大中小公司都能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让有眼光的企业找“痛点”,让有能力的企业去发掘需求,等等,才能使消费者为政府点赞。
|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新企业数量井喷式增长 下一篇:全国工商联部署信息化建设任务 为促进“两个健康”加油助力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