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官员培训歪风何时了 | 来源: 点击数:592次 更新时间:2014/7/29 10:05:40 | 俗话说,鱼与熊掌不能兼得。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希望享受这种“好事一人包”的人并不少见。特别是官员,更是想尽一切办法,利用一切资源,将包括政治待遇、经济待遇、社会荣誉、个人身份象征等在内的“好事”,全部装到自己的筐内,供个人尽情享受。
据媒体报道,从2007年到2014年7年间,北京大学共举办了4000多期培训班,除代培、代训之外,相当一部分都是官商混乱招的培训班,亦即官员参加了诸如董事长、总裁、总经理等方面的培训。如拟在2014年8月开办的项目中,“北京大学管理哲学与企业文化董事长高级研修班(30)”,学费59800元,培养对象就列有“行政事业单位、国家政府机关副处级以上干部”。
也就是说,只要缴了钱、只要达到副处级以上,就可以参加这个高级研修班,且在课程结束后,拿到北京大学高级研修班的文凭,成为北大的“毕业生”了。
我不知道,这个副处级以上的总裁将如何“培养”。退一步讲,就算这些经过培训的官员,回去以后不再担任公务员,而去企业工作也不应该这么急于参加总裁培训班。况且,这样的培训班到底能给参加培训的人带来多少帮助已经很难说了。想一想,一所大学一年就开办各类培训班近600期,全国有那么多大学,将有多少人参加这样的培训。如此泛滥的培训,除了装门面之外,不会有多大的价值。更别说参加培训的官员多数都不懂或很少懂得企业与经济管理方面的知识。
也许有人会说,正是因为官员不懂或很少懂得企业和经济管理方面的知识,才应当鼓励他们多参加学习与培训。关键在于,这些官员参加的并不是可以普及的企业和经济管理等方面知识的培训班,而是挂上了诸如总裁培训等字样的培训班,且价格昂贵。如此一来,所谓的培训,就变成了一种交易,一种官员与大学、培训机构的交易。想想看,一次培训的价格高达数万、数十万,参加的官员谁来买单?让纳税人买单,既不公平,也不合理。让企业和其他人为其买单,就是违法,就要严厉查处。因为,几乎所有参加这种培训的官员都不可能是自己掏钱的,都要有替其买单的单位或个人的。
近年来被查处的官员,绝大多数都挂有在职博士、硕士等方面的头衔,甚至有的还有大学兼职教授、特聘教授等方面的荣誉。我们不禁要问,这些官员的文凭都是如何获得的,兼职教授等方面的荣誉又是怎么取得的。在他们拿文凭过程中,听了几次课、写了几篇论文、看了几本书,他们的文凭到底是怎么拿到手的。而兼职教授们又给学生授了几次有价值的课。这一切,都值得探究。
拿社会公共资源为个人谋取利益,拿他人的成果为自己装点门面,已经成为官场的一道风景。而且,相关职能部门在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竟然也常常拿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文凭和荣誉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标准之一,确实令人担忧。相反,如果有关方面不把这种毫无价值的东西也当作干部选拔任用的标准之一,可能官员们也就不会绞尽脑汁甚至不惜违法乱纪地去拿这些文凭和荣誉了。
当然,我们的大学、培训机构,将本应为社会提供正能量、正效应的培训,却被用来作为牟利和拉关系的工具,这应该是值得好好思考的问题。包括北京大学在内的国内知名高校,不仅在培训方面,在学术造假、骗取国家科技补贴资金等方面也是负面新闻不断,高校和培训机构的行为如何规范,也已成了一个十分重要而紧迫的问题。
我们总在怪怨中国每年发表的学术论文世界第一,科学技术却比其他国家落后很多,讫今没有一人获得科技方面的诺贝尔奖。想想目前的学术环境和培训环境等也就很好理解了。
不知道在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已经正式启动的情况下,北京大学等高校还能“培养”出什么样副处级以上的董事长、总裁、总经理,还要将这样的培训歪风维持到何时。正在大力度进行的反腐败工作,对高校和官员这种完全违反常规、违反市场规律、违反党风廉政制度的行为,是否也应当作为查处的重点,值得关注。而天价培训费这种由单位或别人买单的培训行为,是否可以作为挪用公款,也值得研究。
|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 上一篇:让司法过程彻底“透底” 下一篇:评论:房产税政策不必匆忙出台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