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崛起新“三农” | 来源:本站 点击数:642次 更新时间:2013/10/16 14:18:08 | ―――大连喜奔农业现代化述评
辽南大地,秋阳杲杲,秋实累累,果菜飘香,渔畜兴旺。此地夏日少雨,旱情严重,秋粮减产。幸赖结构调整不断深入,经济作物、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蓬勃发展,农业总体上仍是好年景。
大连农业增强抗灾力,这是迈向现代农业的标志。去年夏秋以来,大连300万农民昂首阔步,喜奔农业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这一决策,这一壮举,像牵住牛鼻子,像拽起鱼网纲,一年多来,被称为“三农”的农业、农村、农民,迎来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可谓“崛起新‘三农’”。
全新的农业观农村观农民观
去年8月,大连响应中央提出的“沿海地区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号召,提出大连到2010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宏伟目标。9月,颁布《大连农业现代化发展纲要》。
推进农业现代化,解放思想、充满信心是前提。不能凭老观念,用老办法,走老路子;更不能心存疑虑,有畏难情绪。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市政府的主要领导、大连市委带领区、市、县领导和全市种植大户、龙头企业负责人,分赴外地农村参观学习。天外有天,豁然开朗。先进地区的现代农业和干部群众的现代化觉悟,使大连干部群众深受触动,坚定了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信心,努力树立加快发展意识,树立全新的农业观、农村观、农民观。
更新“农业观”。农业不仅是第一产业,而且涉及科技、信息、金融、环保、安全等各个领域。现代农业的构成,是贯通三次产业的现代产业体系,必须搞好农业与二、三产业的对接。
更新“农村观”。不能把农村再看作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村,在产业和生产要素的配置上,沿海城乡已经成为紧密的连接体。推进农业现代化,要同推进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结合起来。
更新“农民观”。不能把对农民的认识停留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地从事农业体力劳动者的传统定义上,必须建立一个新的学习型、知识型的农民阶层,建设一支用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起来的新型农民队伍。
唱一唱龙头企业和现代园区
假如我是歌手,我会走上舞台,放声歌唱现代农业中的新生事物:龙头企业,现代园区。黄海、渤海之滨,辽南村镇,龙头企业和现代园区星罗棋布,茁壮生长。
实践证明,产业化经营,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中一件带全局性、方向性的大事。发展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是关键。因为公司加农户的模式,能够有效地帮助农民规避风险、连接市场、调整产业结构。农民一家一户、分散地调整产业结构、对接市场,困难很大。
大连地区优越的地理环境和良好的气候条件,蕴藏着多样化的农业资源。水产、水果、粮食、蔬菜、山菜、山药、畜牧、家禽,应有尽有。资源丰富的优势和迈向现代农业的机遇,使一批实力强、后劲足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应运而生。
础明企业集团,今年投资3亿多元,在甘井子区辛寨子镇和瓦房店市交流岛乡,建起国际标准化种猪场和肉食品加工厂,年生猪供应能力发展到350万头。这家公司带动养猪农户年户均收入2万元,引领10万多农户走上小康之路。
大连华农豆业集团,最近与东北地区的22个市、县、旗对接,签订462万亩的36万吨大豆产销合同,使54万家农户的大豆产品有了销路。
大连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达38家;固定资产在3000万元以上的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到29家。这些企业,带动着近22万农户从事产业化经营。
在大连,不少龙头企业进入农业现代化园区,现代园区也满腔热情地培育着龙头企业。这方面,市政府在政策上有明文规定:“园区内年销售额在2000万元以上、年利税200万元以上和带动农户500个以上的龙头企业,可享受省、市扶持重点龙头企业的相关优惠政策。”
大连规划兴建136个农业现代化园区,已开工建设122个,吸引国内外资金14亿元,其中外资3000万美元。目前,已形成一个15平方公里的大连市级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11个区、市、县各形成2个农业科技示范区,每个乡镇形成1个农业科技示范园。
这些园区生机盎然、景象壮观。已成为现代农业的窗口和平台。园区建设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增加农民收入和向农村示范推广为目的;以国内外企业和个人投资为主,实行企业化管理。在大连大地上,出现了万亩樱桃园、万亩扁杏园、万亩草莓园、万亩桃园、万亩李园、万亩葡萄园、万亩经济林园、万亩反季节蔬菜园、万亩无公害蔬菜园、万亩桑园、万亩饲草园、万亩水产养殖园。预计3年内,万亩以上的经济作物园将达30多个。
所有园区,都主动与农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攀亲,请科技单位、人员和项目在园区落户,提高园区的科技贡献份额,加大科技“聚宝”的工作力度。
大连人提倡农业科技“聚宝”,就是把全国的、全世界的最先进的农业技术、品种引进来,为我所用,为我所有。西安杨凌农业高新技术园区的优质胚胎繁殖先进技术、能在北方冬夏常青的树苗新品种、美国安格斯优质肉牛、丹麦红三叶等28个牧草品种,都在大连农村繁育或生长。今年1至9月,大连共引进农业新品种、新技术816项,超过去年全年水平。
园区建设坚持开发和引进相结合。旅顺口区长城镇与沈阳农业大学联合开发的赵家村辽南优良水果种苗生产基地,庄河市兰店高新农业园区和渔业高新园区(包括新建的全国首家大型海洋贝类净化场),普兰店市荣丰办事处现代农业园区,瓦房店老虎屯镇现代园区等等,其自主开发的农产品种养技术、加工技术、保鲜储运技术、病害防治技术,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大连不断改善农业和农副产品的生产环境,规范农副产品和出口商品的质量、国际化标准,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按国际标准推动农业现代化。
试行土地流转机制及其前后
今年4月20日,庄河市农民仲崇军,满面春风地从市领导手里接过全家落户庄河市的户口证件。老仲靠劳动致富,又有经营管理能力,到庄河市投资200万元,开了一家海鲜舫,海鲜舫越办越火,老仲无暇顾及乡下的承包田。恰巧,当地种粮大户扩大种植规模,老仲便将承包田转包给种粮大户。如今,庄河市依照有关政策,一次性办理仲家7口人由农村进城落户。
累计到今年9月末,大连所辖区、市、县共为农民办理小城镇户口4465份,合计人口11452人。这些农民都有土地承包权,都有承包田。他们落户小城镇之后,自愿转让土地经营权或使用权。这些农民,都像仲崇军那样,在迈向现代农业的大潮中,投入到迅猛发展的二、三产业的洪流中去,“离土”又“离乡”了。
还有许多农民,“离土”而“未离乡”。在当地,龙头企业和农业现代化园区发展势头好,这些农民自愿转让承包田经营权,农民们成了龙头企业或现代园区的员工。
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产业化经营,必然遇到农民“离土又离乡”或“离土不离乡”的问题,必须处理好产业化经营与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关系。
大连是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体制上,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这是一项具有创新意义的探索。
他们要坚持党的农村基本政策,长期稳定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坚定不移地执行中央关于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的政策,还要走农业产业化规模经营的路子,这势必要处理好土地承包权与土地经营权“两权”之间的关系,还要解决好农民转让土地经营权之后的就业、定居等问题。
大连是怎样处理“两权”之间关系的呢?就是建立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机制。为此,他们做了大量工作。在庄河市、金州区、旅顺口区等地,进行多种形式的试点。
试点地区,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不搞行政干预,按照自愿、有偿、规范、有序的原则,平等协商,因地制宜,有的采取反租倒包,有的转包、换包,还有的试行转让、入股等形式,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
建立土地流转机制,可以实现土地集中连片开发,实现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提高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水平。目前,大连农村能够造就一批种粮大户、养殖大户、龙头企业和现代园区,造就一批加工群、销售群、储藏群、基地群、市场群等产业群,其关键环节,在于提供了土地经营权或使用权。向应镇城西村实行农民土地入股农业园区,农民到园区作业领工资,既体现土地集体合理使用,又稳定了农民生产生活,增加了农民收入,创出了农村土地新一轮合理流转的好经验,引起农业部的重视。
其次,流转土地经营权,有利于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二、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大量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土地上,是农民收入难以增加的根本性制约因素。大连农村试行土地流转机制后,农民进城就业人数和二、三产业的实体数量不断增加。
建立土地流转机制后,为鼓励农村劳动力向小城镇转移,大连市委市政府调整相关政策,改革现行的户籍制度,由限制农民进城向主动吸引农民进城转变。
礼赞“三农”的“像”与“不像”
人无大志,市无大志,都无以成大事。大连提出“到2010年,全市农业和农村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有力地推动着大连农业结构、农业科学技术与农村经济管理水平的全面升级,促进辽南沿海地区300万农民苦战奋斗“拔穷根”、“圆富梦”。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农村经济的潜在能量获得新的释放,农业生产力也获得新一轮的解放和发展。
2001年,庄河市、瓦房店市、普兰店市的国民经济增长幅度,分别为15.2%、9.6%和9.5%,比上年增长4.1、3.7和2.7个百分点。长海县的经济增速为14.4%。长海县海水淡化工程和三官庙地下水库的建成运行,实现了海岛居民24小时供水的多年夙愿。
大连市委、市政府决定,“十五”期间,市政府每年向农业现代化的主战场“北三市”(瓦房店、普兰店、庄河)投入5亿元资金,以强有力的资金支持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去年,市里实际投入北三市的资金达6.5亿元,扶持基础设施等项目415个,建成一条贯穿20多个乡镇的东西大通道―――长达223公里的准高速公路。2002年,北三市开发项目安排100个,总投资为24亿元,其中,大连市政府投入7.4亿元,产业项目贴息3774万元。目前,城市基础设施和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今年1至9月,大连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3%,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4.7%、14.6%、12.8%;渔业54.1亿元,增长13.9%;牧业31.4亿元,增长14%。全年“粮经比”预计实现52∶48。农民增收出现恢复性增长,2001年,农村人均纯收入3900元;今年农民增收增长幅度更大。
现在,大连一些地方的“三农”出现了“四像”“三不像”:农业像工业、像商业、像信息产业、像科教事业;农村像城镇、像郊区、像经济技术开发区、像旅游度假区;农民像工人、像商人、像知识分子、像城市居民。
“三不像”是,农业还不是现代化农业,但已不像传统农业;农村还不是现代化农村,但已不像传统农村;农民还不是现代化农民,但已不像传统农民。大连地区“三农”问题中的矛盾,诸如干群之间的矛盾、农民负担过重、收入增长缓慢、宗族问题等等,都不像过去那么突出了。
请到现实中看看吧:
大连有个韩伟企业集团,已形成蛋鸡饲养、海珍品养殖、饲料加工、繁育良种、市场营销的一体化产业链。蛋鸡存栏300万只,上市鲜蛋占大连市场供应量的70%,还向日本、韩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出口。韩伟集团还在中国科学院的帮助下,组建有机肥生产企业,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及海外市场。
类似韩伟集团的产业,早已不像传统农业了!
獐子岛,长兴岛,徐岭镇宫洼村,铁山镇陈家村,瓦房店仙浴湾,等等,这些海岛、村庄,一排排别墅式楼宇,是村民的住宅。一座座近似现代化的农产品加工厂,是村民就业的场所。这里旅游者不断,投资者常来。说这些地方像城市郊区,像旅游度假村,像经济技术开发区,不是也很贴切吗?
金州区的26个现代农业园区里,近万名农民都是土地入股的股东,又是工资不菲的园区员工,有的已成为种植大樱桃、日本甜梨的能手,有的成为种植反季节水果、蔬菜的高级园艺师。旅顺口区龙王塘镇的农民,正在兴建渔港兼海运港口,这些农民善于建港,又善于管港,他们还带着船队远涉重洋捕鱼,在近海养殖的海产品年年获得丰收。金州区和龙王塘的农民“领头雁”、“领头羊”,难道说不像干部吗?不像知识分子吗?不像工人吗?金州区区长说,“我们这里的许多农民,已经是实实在在的农业工人了!”
“三农”的“四像”、“三不像”,是传统“三农”向现代“三农”的转型形象,也是大连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坚实基础和工作实绩。 |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 上一篇:关于农产品批发市场 农贸市场房产税 城镇土地使用税政策的通知 下一篇:点燃农业新希望――大连农业现代化发展综述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