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点燃农业新希望――大连农业现代化发展综述 | 来源:本站 点击数:644次 更新时间:2013/10/16 14:17:46 | 退耕还林还草,再造大连秀美山川;发展优质果树,重塑大连苹果之乡形象;扩展滩涂发展水产养殖,建设富饶海上大连。结构调整重新绘出大连农业新画卷。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我市农业发展正循着结构调整立体化、农业经营产业化、农业发展国际化的道路迅速向农业现代化的目标推进。
结构调整立体化:富裕之路越走越宽
瓦房店市老虎屯满族镇三家子村南沟屯过去是全镇有名的贫困屯,在全市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热潮中,屯里引进了食用菌栽培技术,并使食用菌生产迅速在全屯形成规模。目前,全屯80户村民,有60户搞起了食用菌生产,日产香菇2000多公斤,每天收入1万余元,成为远近闻名的“蘑菇屯”、“富裕屯”。在我市,像南沟屯这样通过结构调整从而走上富裕之路的村屯比比皆是。
近几年来,我市通过调优、调特、调准,培育壮大优势产业,农业结构呈现出立体化,实现了历史性突破。粮经作物的比例从“八五”末的90:10调整到后来的75:25,再到去年的63:37以及今年预计的52:48,粮食和经济作物将平分天下。因为调优,庄河市东方农庄的“红果牌”大米价格虽然比普通大米高出近一倍,但却供不应求;旅顺口区韩伟集团的“咯咯哒”鸡蛋畅销全国,价格也高于普通鸡蛋近50%;因为调特,瓦房店市阎店地瓜栽种面积虽然较少,但已显现出价格优势,亩产值是玉米的3倍。因为调大调准,才有几十万户农民在农业订单中享受收获的喜悦。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有力支撑。“九五”期间,全市共引进农业新品种800项,推广先进增产技术150项。截至去年,全市优质农副产品品牌已达74个,55个被国家授予绿色食品称号。农业科技贡献份额由“八五”末期的45%提高到50%。为落实李岚清副总理关于将世界最好的农业品种、技术在大连“聚宝”的指示,全市继续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力度,仅今年上半年就引进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600多个。今年5月,市领导率有关人员从西安杨凌引进了14头红、黑安格斯优质种肉牛,以此为开端,荷兰、美国、丹麦等国家的优良种猪、种牛、种羊、种鸡、种狐、牧草等新品种纷纷落户大连。
农业经营产业化:带动农民越来越富
“小生产”与“大市场”间的矛盾是导致农业比较效益低下、农产品卖难的主要原因。经过几年的努力探索,一条农业产业化道路使我市农业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
发展产业化经营,农副产品深加工的龙头企业对农业的带动作用最为明显。肉鸡深加工是瓦房店市对农业影响最大的龙头行业,目前有肉鸡加工企业8家,去年屠宰肉鸡达4800万只。由于采取“公司+农户”的形式,带动了该市1万多户农民饲养肉鸡,使饲养量达到1700万只。据粗略估算,仅此一项每年就可以使该市人均收入增加40元。炮台镇的大成公司是瓦房店最大的肉鸡加工厂,除了带动3000多户联养农户外,还带动了周边的农产品原料生产与加工业、运输业、包装业等行业快速发展。辣根、干瓢深加工是该市的第二大龙头企业,辣根制品已占领日本市场份额的80%,干瓢制品占到70%,去年这两项产品的销售额达到3亿元。据统计,去年在瓦房店地区这两种农产品的种植面积近两万亩,平均每亩可以比种植玉米多收入五六百元,这样就可以为农民增收近千万元。
我市把“公司+农户”的农业产业化模式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有效载体。目前,我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数达到1611家,带动了全市20%的农户进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其中有两个龙头企业被确定为国家级龙头企业,有13个龙头企业被确定为省级龙头企业。大成、华都、础明等29个固定资产在3000万元以上的重点龙头企业已带动22万农户从事产业化经营,大大提高了农民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
各种各样的农产品销售市场和企业也是带领农民致富的龙头。近年来,我市积极培育了“双兴”等一批年销售额在10亿元以上的大型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截至去年底,全市农副产品市场已发展到405处,其中专业批发市场44处,年交易额150多亿元。为沟通农商之间的联系,市政府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农商对接活动,先后组织农户进城,商家下乡,达成了上百项购销合同。沃尔玛和家乐福超市已把大连地产农副产品纳入该公司的中国经销网络。我市还发挥1000多位农村经纪人和500多家中介服务组织的作用,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目前全市已落实水果、蔬菜、粮油等种植业订单占可种植土地总面积的48%,生猪订单占40%,家禽订单占85%,奶类订单占92%。瓦房店的肉鸡协会、辣根协会和金州区的奶牛协会等都发挥了较好的作用。目前,瓦房店市经纪人在俄罗斯市场年销售水果2万余吨。
农业发展国际化:外向型步伐越迈越大
全国第一个外向型农业示范区、辽宁省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大连市金州区,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截至2002年6月,金州区已累计批准农业和农副产品外商投资企业322家,其中有200余家为内连千家万户、外接国际贸易市场的外向型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370万吨。这些外资龙头企业及时消化了当地及周边地区的农副产品,解决了农民卖难的问题。中日合资大连凯富隆食品有限公司今年与当地1万多户农民签订了甜玉米、蔬菜、水果、食用菌等种植合同,合同种植面积5000多亩。该公司生产的真空软包装保鲜食品全部出口日本,有的产品在日本市场上占有率达80%,农民每亩收益平均达3000元。
我市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农业外向型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截至今年6月,全市累计批准设立农业外商投资企业1673家,合同外资额达18.9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近6亿美元。有300余家外商投资企业成为农业产业化的龙头,带动了农户进入国际市场。今年上半年,全市农产品出口供货额达到3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
我市积极开展推介、宣传活动,进一步提升农副产品的国际形象。自去年6月至今年8月,全市共组织4次赴国外进行农产品推销工作,参加了辽宁省在日本举办的绿色食品展和马来西亚高科技展,在泰国等国家举办了农产品推介会,向国外客商推介了我市的农产品。此外,有关部门还组织区市县赴俄罗斯考察农产品市场,进一步拓展俄罗斯远东地区水果、蔬菜的销售。同时,出口品种也发展到粮油制品、水产品、畜产品、蔬菜、水果和其他土特产品等七大系列、数百个品种。其中鱼类、海藻类、对虾、鲍鱼、贝类、肉鸡、水果及加工品、家种菜等十多个品种的出口供货额超过了亿元,同50多个国家的上千家客商建立了长期供货关系。
目前,在全市农业收入中,外向型农业所占比例已达20%,部分地区、乡(镇)高达40%,水产业的外贸收入已占总收入的40%。
来源:2002.10.20《大连日报》 |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 上一篇:崛起新“三农” 下一篇:美国农业部信息采集和发布制度简介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