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领导干部之间“红红脸、出出汗”,可以“排毒、治病”,增强“免疫力”,这是一剂提升党组织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的良药。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明确要求“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约谈函询,让‘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深刻领悟《条例》精神,切实把握让“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的实践要求,是党员领导干部的毕生课题。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意识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意识,就会有什么样的行动。在长期实践中,党内政治生活状况总体是好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内监督,采取了有力措施,取得了显著成绩。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比如,党内仍有一小部分党员领导干部,依旧奉行“自由主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搞毫无原则的一团和气,做“老好人”;也有一小部分党员干部乐于形式主义,顾虑领导脸色、顾虑同事关系、顾虑自身面子和威信,做“糊涂人”,结果不但“脸不红、汗不出”,还使严肃的党内政治生活随意化、庸俗化。
究其原因,根本一点是思想认识没有警醒起来,要害是忘了“初心”,理想信念、党性观念和宗旨意识弱化。因此,让“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首要前提是解开思想症结,引领党员干部深刻领悟“红红脸、出出汗”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摒弃原有片面错误的认识,并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既主动“照镜子、正衣冠”,自我“诊断”,同时又以同志式的真诚帮助党内同志“扯袖子”“揭盖子”,使批评与自我批评真正达到深挖根源、触动内心的良好功效。
领导示范、以上率下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认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在一个拥有8800多万党员的中国共产党内,领导干部毕竟是少数,然而,他们却是“关键少数”。领导干部不仅身处重要岗位,行使的公权力和社会影响力都很大,而且其个人的从政理念、道德品行、执政方式等,都会在无形中给普通党员干部巨大影响。也正因为如此,《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就“党的中央组织的监督”问题专设一章,强调“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是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在实践中,就得抓牢“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促进上下联动。
一方面,领导干部尤其是主要领导干部更应有“红红脸、出出汗”的自觉意识,“带头把自己摆进去”,对照自己的思想动态和分管工作,自觉“咬耳朵”“扯袖子”“洗洗澡”,争做“红脸出汗”的模范实践者。另一方面,领导干部尤其是主要领导干部应重视“红脸出汗”的“软环境”营造。要“放下‘架子’”、弯下身子,通过“一对一”谈心交流,了解党员干部的思想动态;通过“一级做给一级看”消除党员干部的思想顾虑;“平时多过问、多提醒”,多摆事实、多讲道理,以润物无声的方式,积极引导党员干部自我剖析、查摆问题,确保“红红脸、出出汗”有实效。
完善机制、常抓不懈
制度问题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是推动党员干部经常性“红红脸、出出汗”“排排毒、治治病”的根本保障。一方面,让党员干部“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并非可以一蹴而就,需要加强顶层制度设计来整体推进。另一方面,为了保证党员干部在参加党内政治生活的时候能够真正“红红脸、出出汗”,也需要发挥制度的支撑与保障功能。这就要求我们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不断完善体现全面从严治党规律、符合党内政治生活要求、利于巩固“红脸出汗”实效的体制机制。
一要提升现有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制度一经形成,就要严格遵守,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因此,在推动党员干部“红红脸、出出汗”常态化的进程中,要把民主集中制、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党内谈话制度、个人事项报告制度等制度切实激活起来,把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发挥其应有的约束、激励和惩戒作用。二要用制度激发和保护每位党员干部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热情,既要进行毫不留情面的同志式批评,也要从细微处帮助、引导说服,进而发挥制度凝聚力。三要建立完善常态化机制。让党员干部“红脸出汗”贵在持之以恒。要打消少部分党员干部的侥幸心理,防止“雨过地皮湿、活动一阵风”式的走过场和各种形式主义,以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决心和毅力,经常抓、长期抓,让“红红脸、出出汗”常态化、长效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