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针对我国农业农村工作跨上新台阶、进入新阶段的崭新格局,要求“三农”工作必须顺应新形势新要求,坚持问题导向,调整工作重心,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紧紧围绕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加快培育新动能,开创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由农业农村发展的内在动因与外部因素共同决定的。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尽管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自然灾害频发,我国农业农村经济仍然呈现出稳中有进、稳中向优的良好态势。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与结构性难题还没有根本解决。从内部看,农产品价格低迷和工资性收入增长放缓,制约了农民收入增长;农业结构调整难度加大,还受制于技术条件等多种因素。从外部看,农产品需求格局发生变化,但供给结构调整滞后;资源和环境两道“紧箍咒”越绷越紧,成本“地板”和价格“天花板”双向挤压;国际竞争环境变化,农业已深度融入国际市场,库存压力和进口压力不可小觑。
这些问题,有的是长期存在的老大难,有的是发展新难题,内在原因主要是结构性、体制性矛盾。因此,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根本上在于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以往所进行的结构调整既有传承,更有发展创新,不是简单的新一轮结构调整,也不是简单地在现有生产水平上作“量”的增减。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从生产端、供给侧发力,既调整结构、调整布局,又转变方式、创新机制;既突出发展生产力,又注重完善生产关系,从产业和体制两个方面,增强农业供给体系对需求侧变化的适应性与灵活性,从而实现农业生产转型升级。
当前,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以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效益为着眼点和主攻方向,优化产品结构、品质结构和产业结构;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基本立足点和核心目标,通过改革让农民有活干、有钱赚;要抓住市场导向这个关键切入点,以改革为根本途径,既调结构,也改机制,用改革的办法激发活力、增进动力;要把握创新体制机制这个着力点,把创新思维作为重要动力,着眼新主体、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要推进绿色发展这个关键增长点,推进减量替代、科技支撑,做到“不欠新账,努力还旧账”。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重、难度大、头绪多,必须把握正确方向与原则,牢牢坚守三条底线:一是粮食生产能力不能降低,保供给、保全国人民能够到点开饭,这一点任何时候都不能有半点闪失。二是确保农民增收势头不能逆转,农业效益提升和农民收入增加,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的检验尺度和持久动力。三是确保农村稳定不出问题,结构性改革要把握好节奏与力度,要尊重农民意愿,弯不能拐得过大过急。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紧紧抓住农业农村工作这一“牛鼻子”,稳中求进、蹄疾步稳,就能不断推进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向好,真正使农村成为引人入胜的天地,使农业成为令人向往的产业,使农民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