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是党的建设史、国家治理史上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议。准确把握此次全会的精神和意义,必须要有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战略意识,站得高,方能看得远、看得深、看得透。我们必须立足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立足于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把全会精神与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此次全会,理解此次全会精神。
立足于这样一个高度可以看出,此次全会的重要特点就是立规矩、守规矩,这是贯穿全会的一条红线。因为,全会取得了很多重要成果,其中,一个最大成果就是确立了习近平同志的核心地位,另一个成果就是通过了新制定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这两个成果其实都是规矩。同时,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也是围绕立什么样的规矩、如何才能守规矩展开的。
事实上,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不仅是此次全会的特点,也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一个重要特征。所谓规矩,按照总书记的说法,不仅包括党内法规,而且包括制度、规定、纪律、法律、规律,甚至包括优良的传统和习惯。我觉得,这一届领导集体所想做、所要做、已经做的工作,就是立规矩、守规矩。三中全会的议题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而国家治理体系不是别的,就是一整套管理国家的制度,就是规矩;四中全会的议题是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治体系、法律更是规矩;五中全会的议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制定十三五规划,提出新发展理念,而新发展理念是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坚持的重要遵循,这些理念和《规划》当然也是规矩;六中全会的两个文件当然也是规矩,是党内规矩。不仅如此,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制定了很多规矩。单从党内的规矩来说,我们党现在有党内法规150多部,其中有50多部也就是超过1/3的党内法规是十八大以来修订制定的,比如2015年10月印发《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2016年6月通过《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等等。
那么,为什么这一届领导集体特别重视规矩,尤其是党内规矩建设?六中全会提出了哪些重大的规矩?如何才能守规矩?
一
可以从现实和长远两个维度看。简单地说,既是一种现实的考量,更是一种长远的谋划,用习近平同志的话说,是“为子孙万代计、为长远发展谋”。就是说,习近平同志不仅仅从政治的角度来看规矩,而且从战略的高度来看规矩。
从现实维度看,首先,中国传统社会总体而言是一个情大于法、权大于法的宗法社会。尽管传统典籍中有很多关于规矩重要性的论述,比如,孟子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韩非子说:“规矩既设,三隅乃列”;《吕氏春秋》说:“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汉书》说:“规矩相须,阴阳位序,圆方乃成”。但是,中国人所说的“规矩”主要不是“法律”、“制度”等,而是“人情世故规矩”、“江湖义气规矩”、“封建纲常规矩”、“官场潜规矩”等。所以,中国传统社会虽然“讲规矩”,但并不是一个“规矩社会”、“法治社会”,而是一个家族社会、亲情社会、关系社会。农业生产方式、家族式的治理模式、以伦理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和实用主义的理念,决定了传统中国人把人情、血缘、道义、关系置于规则之上。这样一种思维对于今日的中国人仍有一定影响:法律意识淡薄;任人唯亲,以权压法,权大于法,等等。其次,从当下中国的状况看,中国是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960多万平方公里广袤国土、地区差异大、资源相对贫乏的大国,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已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只要能够保持稳定,按照现在发展速度,不远的将来就会成为世界第一。但与此同时,中国的社会矛盾凸显,贫富差距拉大,腐败问题严重,改革难度增加,经济增长放缓,理想信念弱化,价值取向多元。面对如此复杂的新阶段新常态,中国如何发展?改革如何深入?如何应对前进道路上的这些挑战?在社会敏感的情况下如何避免犯颠覆性错误?一方面,要加强顶层设计,整体实施,全方位推进。另一方面,要立规矩、守规矩,用规矩来规范人们的行为,消除腐败和种种丑恶现象;用制度来调节贫富差距,化解社会矛盾;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经济政策,按照客观规律来确定经济发展速度;通过强化理想信念教育来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巩固我们的共同思想基础,用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导人们崇善向上。进言之,要治理好现阶段中国这样的大国,要使我们这个社会井然有序、稳步前行,单靠“闯劲”和“冲劲”不行了,单凭热情和激情不行了,做事只“刮一阵风”不行了,决策靠“拍脑袋”不行了。一切都必须制度化、规范化,所有人都必须按规矩办事,这是应对复杂、敏感的最佳办法,是保持稳定、有序的最好途径。最后,从我们党自身看,我们党是一个有着8800多万党员的大党,党员人数比德国人口还多;党肩负着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艰巨重任,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有急流,有险滩,有各种各样的“拦路虎”、“绊脚石”。特别是,党经过90多年的发展,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必然也会积攒下一些污垢,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出现了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比如,一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不坚定、纪律松弛、脱离群众、独断专行、弄虚作假、慵懒无为,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好人主义、宗派主义、山头主义、拜金主义不同程度地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突出,任人唯亲、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现象屡禁不止,滥用权力、贪污受贿、腐化堕落、违法乱纪等现象滋生蔓延。特别是高级干部中极少数人政治野心膨胀、权欲熏心,搞阳奉阴违、结党营私、拉帮结派、谋取权位等政治阴谋活动,严重破坏了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严重损害了党内政治生态和党的形象,给党和人民事业造成了巨大损失,教训十分深刻。面对这样一个大党,面对如此艰巨的任务,面对如此复杂严峻的形势,如何治理?如何实现党的团结统一?如何使党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把规矩立起来,让全体党员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心有所畏、行有所矩。
从长远看,习近平同志之所以重视规矩建设,是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一个制度基础。十八大以来,总书记一再强调要有战略意识、战略眼光,其中的深意就在于,他所着眼的不仅是当下中国的发展或者近期中国的发展问题,而是中国的长远发展问题,他所思考的是不仅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且要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以,他这一届领导集体的使命不仅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且要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一个基础。在十八届四中全会上,总书记就提出:“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怎么走?如何跳出‘历史周期律’、实现长期执政?如何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这些都是需要我们深入思考的重大问题。”如何实现呢?习近平同志给出的答案就是立规矩、守规矩,为国家的长远发展奠定一个制度基础。因为,一方面,现代化国家一定是一个有规矩、讲规矩、守规矩的国家,而不是一个朝令夕改、反复无常、无定性的国家。所以,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就必须进行规矩建设。总书记指出:“法治和人治问题是人类政治文明史上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各国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综观世界近现代史,凡是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没有一个不是较好地解决了法治与人治问题的。相反,一些国家虽然也一度实现快速发展,但并没有顺利迈进现代化的门槛,而是陷入这样或那样的‘陷阱’,出现经济社会发展停滞甚至倒退的局面。后一种情况下很大程度上与法治不彰有关。”法治国家就是一个讲规矩的国家。另一方面,制度、规矩具有长期性、稳定性,可以发挥根本性、长远性、全局性作用,一旦稳固下来,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就能够确保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总书记说:“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立法。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关键是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规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的制度保障。我们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定不移厉行法治,一个重要意图就是为子孙万代计、为长远发展谋。”总书记还讲过“两个半程”的思想:从制度的维度看,我国社会主义的前半程是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后半程是提供一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
立足于这样一个维度和高度来看待六中全会,全会所立的规矩是我们党的规矩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为了党的长远发展,是为了国家、民族的长远发展。
那么,六中全会提出了哪些规矩?
习近平同志特别重视党内规矩建设,他提出,要用制度管党,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在中纪委二次全会上,他说:“身为党员,铁的纪律就必须执行。毛泽东同志说,路线是‘王道’,纪律是‘霸道’,这两者都不可少。如果党的纪律成了摆设,就会形成‘破窗效应’,使党的章程、原则、制度、部署丧失严肃性和权威性,党就会沦为各取所需、自行其是的‘私人俱乐部’。”在中纪委三次全会上,他说:“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靠什么管,凭什么治?就要靠严明纪律。”在中纪委五次全会上,他说:“没有规矩不成其为政党,更不成其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他还用了一些名言来说明从严治党中规矩的重要性:“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游必有方”,“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道私者乱,道法者治”,“纪纲一废,何事不生?”等等。
二
那么,六中全会立了哪些规矩?当然首先是《准则》和《条例》,但我觉得最重要的规矩是明确了习近平同志的核心地位,具体说就是,全党必须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党的各级组织、全体党员特别是高级干部都要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的决策部署看齐;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
确立习近平同志的核心地位,维护党中央的权威,是我们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对于党和国家的发展非常重要。一段时间以来,有些人(当然是极少数人)把我们党维护中央的权威称为新威权主义,认为与民主化进程相背离。这样一种看法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中是有害的。
为什么要确立习近平同志的核心地位、维护党中央的权威?有几个方面原因:首先,国情的需要。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说过,如何把一个农民占大多数的国家统一起来,必须靠集权。我们当然不能完全同意韦伯的看法,但他的话却有一定道理。中国是一个大国,地域大,人口多,民族多,地区发展不平衡,农民占人口的大多数。要把这样一个国家捏合成一个整体,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是不行的。其次,党情的需要。要使中国共产党这样一个大党有战斗力,也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党中央。再次,是世情的需要。当今时代是一个平面化、碎片化、感性化、多元化的时代,价值多元、理想弱化、思想活跃、生活跟着感觉走、诱惑增多、人们选择增多,特别是网络虚拟空间的各种声音,真实的、虚假的,美的、丑的,扑面而来。面对这样一个时代,如何把一个民族、国家凝聚起来,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前进,也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和政党。最后,是民主的需要。六中全会一方面讲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另一方面提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是党内政治生活积极健康的基础。这两个方面不仅不矛盾,而且是相辅相成、内在统一的,在一定意义上,确立核心、维护权威正是民主本身的需要。民主就是人民当家做主。社会主义民主,就要充分反映人民的呼声,维护和实现人民的利益。如何把人民的意见统一起来,形成共识?如何确保人民利益的维护和实现?如何能够保证我们的政策反映人民的意见和利益?如何保证共识的实现?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和政党、没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是根本做不到的。在此意义上,权威与民主不仅不矛盾,而且是民主的内在要求。所以,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既有民主,又有集中,这才是真正的民主。
三
立规矩是为了守规矩,如何守?如何维护习近平同志的核心地位、向党中央看齐呢?
在中纪委六次全会上,习近平同志曾经说过:全面从严治党,既要注重规范惩戒、严明纪律底线,更要引导人向善向上,发挥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引领作用。“身之主宰便是心”;“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本”在人心,内心净化、志向高远便力量无穷。对共产党人来讲,动摇了信仰,背离了党性,丢掉了宗旨,就可能在“围猎”中被人捕获。只有在立根固本上下功夫,才能防止歪风邪气近身附体。
这也就是说,硬性的条例、刚性的约束放在那里,要使人自觉去遵守,首要的就必须认同规矩,把规矩变成一种信仰、信念,变成一种生活方式,真正内化于心,才能自觉外化于行。
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要认同我们党内的规矩,就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宗旨意识。因为党内规矩是根据党的性质、宗旨制定的,是为了实现我们的理想、信念制定的,所以,没有理想信念,没有宗旨意识,就不会有对党内规矩的认同、信仰。因此,全会要求:全党同志必须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作为毕生追求,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强化理想信念教育,也是规矩建设的重要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