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消费棋至中局,除了要提供优质产品、提高消费能力,还要创造敢于消费、乐于消费的环境,解除消费者的后顾之忧。当然,促消费还需改革监管模式,推动建立企业信用的全国一张网,实现“一处违法,处处受限”
近期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了进一步扩大国内消费的政策措施,明确消除制约养老、教育、体育等消费的体制机制障碍,旨在促进传统消费升级、优化消费环境。
以改革创新增加消费领域有效供给,有利于改善民生、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这也是本届政府持续布局的一盘棋。2015年“双11”当天,同样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就曾部署促进消费相关工作,提出以改革创新破除制约消费扩大的体制机制障碍和优化消费环境。当时点名支持的就有教育、卫生、文化、养老服务,还特别提出发展消费信贷,将消费金融公司试点推广至全国。时隔一年,教育、养老、文化等再次成为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加快发展的领域。一方面是因为我国人均GDP已超过8000美元,旅游、文化、健身等消费需求高涨,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又让养老、健身等产业面临巨大机会。另一方面,这些产业再次与消除体制机制障碍、扩大有效供给、优化消费环境联系在一起,也说明其发展潜力依然没有得到充分释放。
在实践中,企业作为供给方,只要有一线商机就愿意付诸努力。反倒是部分管理部门拖后腿,思路跟不上形势发展,政策阻碍了企业创新。比如,申办养老机构存在不合理前置审批、民办教育无法自主定价,极大地打击了企业积极性。
在发掘、培育市场的过程中,企业有最活跃、最灵敏的鼻子。政府要做的就是保护他们敏锐的嗅觉,在企业艰难求索的时候,把政策门缝拉得大一些,让创业的制度性成本降低一些,让企业跑出加速度。当然,当企业跑偏时,政府也要适时将他们引导回正轨。一年来,政策对互联网金融从“推广”调整为“规范”就很能说明问题。实际上,个人20万元的借贷额度,就是在引导手续简便、放款灵活的互联网金融公司转型为消费金融,以金融工具撬动消费能力。
促消费棋至中局,除了要提供优质产品、提高消费能力,还要创造敢于消费、乐于消费的环境,解除消费者的后顾之忧。国家工商总局近期公布的专项抽检结果显示,网购不合格商品检出率达34.6%;中消协发布的旅游线路体验报告显示,旅游在外100%“被”购物。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消费者掏钱掏得提心吊胆,难怪他们会选择到海外“买买买”。
这也说明,促消费还需改革监管模式。目前,与快速增加的市场主体数量相比,传统的人工走访、抽查等监管方式已经难以应对。一年前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建立全国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推进跨部门跨地区的信用联合奖惩。今年底,这张企业信用的全国一张网就将建成,相关部门正在推动线上线下联合随机抽查和结果互认,并计入企业信息公示系统,实现“一处违法,处处受限”。
在管住企业的同时,管理部门还应进一步完善保护消费者权益相关政策,在促进消费过程中最该发力的地方用尽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