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繁体中文
你好,欢迎光临瓦房店市市场协会网站  
网站首页关于我们新闻动态协会相关文件维权服务会员单位协会章程摄影作品资源下载留言咨询
您现在的位置:瓦房店市市场协会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用户名:
密 码:
   
忘记密码?点这里重设
     新闻资讯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加税谣言何以吓坏中产者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点击数:306次 更新时间:2016/10/28 8:22:55
    新闻总是会出现在人们最意想不到的时刻,星期一一早刷手机,还没有完全消失的那一点睡意立刻就被满屏的哀鸣给吓跑了,“焦虑”“悲催”“哭晕在厕所”……让人不知道出了什么大事。
    仔细一看,原来是国务院出了一个叫《关于激发重点群体活力带动城乡居民增收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要“进一步减轻中等以下收入者税收负担,发挥收入调节功能,适当加大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力度”。这含义朦胧一句话被一些媒体解读成了要对年收入12万元以上的群体加税。很不幸,我的朋友大多数都中枪了,难怪会哭声一片。
    好在《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等媒体都出来辟谣了,国家税务总局的专家称,“年收入12万元并不是划分高低收入人群的标准和界线”。可是这样的声明并没有缓解人们的紧张情绪。
    为什么人们对坏消息如此敏感,对好消息却感知度不高呢?大概是这种新闻触到了当前中国社会的病灶——中产阶层焦虑症。在现实生活中,所谓年收入12万元其实不是中国高收入人群的标准,仅仅是中产阶层的入门门槛而已。中国的中产阶层貌似光鲜,实际上却很脆弱,一有风吹草动他们就可能被打回原形,这也就是为什么他们的焦虑感和不安全感会那么强。
    我们说,一个社会的稳定来自于中产阶层的稳定,因为他们最理性、最守法、对现行政治体制的认可度最高,保护、稳定并扩大这个阶层应该是国家政策的基本走向。事实上,我们从《意见》中也能看到这一点,比如《意见》中提到的“扩大中收入者比重”就是这个意思。
    其实,一个正常而稳定的社会结构,一定是橄榄型,也就是高收入和低收入人群是少数,而中等收入人群是多数,只是中国现在还处在发展阶段,还没有完全形成橄榄型,而是偏向于金字塔型。但即使是这样,中国真正的高收入人群也不可能是大多数的中产阶层,而应该是金字塔尖上那少数的一部分人。
    那为什么一提到加大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力度,中产阶层会先感到不安呢?原因大概有两个:一是国家对高收入人群没有一个标准。唯一的标准是十年前有关个税申报规定中的内容,即年收入12万元以上的应自行办理纳税申报。但这个规定也没有明确说年入12万元以上就是高收入。那么,中国到底有没有一个高收入的标准呢?中国财税研究所研究员孙钢倒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数字:我国适用于个税最高税率45%以上的人群,年收入应该是96万元以上。这个数字大概离普通人太远了吧,大家都没什么直观的感受。
    中产阶层对高收入人群的税率痛苦没有感受,但对自己的痛苦却感受明显。这也就构成了一说提高税率中产阶级就紧张的第二个原因。号称月入1万元的人,实际到手不过6、7千,除去五险一金全是税了。而且由于中产阶层的收入主要是工资,缴税全部由单位代扣代缴,一分钱也不可能少,所以他们更坚信自己是纳税的主力。而那些真正高收入人群,他们大多是自行缴税,可以有各种手段来避税,比如一些企业高管可以把个人支出纳入企业成本,以达到少缴税的目的。
    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我们这个社会中真正高收入人群的收入远没有中产阶层的收入那么透明,税务部门查起来很困难,加之我们的税收征管体系漏洞太多,直接导致高收入人群漏税严重。这也会给中产阶层、工薪阶层一个感觉,我们的税好收,只要国家加税自然要从我们开刀。这是中产阶层深感不公的原因。
    一个误读、一个谣言会引起我们社会巨大的反响,其背后折射出的还是我们税收体制长期存在的问题,导致中产阶层的不公平感。所以,税制改革固然重要,税务部门堵住自身的漏洞,真正体现出税收制度的公平性同样重要。否则,税收就会成了捡软柿子捏,最该培育和扩大的中产阶层会成为税收体制中叫得最惨的那只鹅。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上一篇:为肩负起建设中国特色商会组织的重任 下一篇:警惕智慧城市建设“局部过度”
 
   友情链接:海力网辽宁省市场信辽宁省人民政大连市人民政瓦房店市人民
协会荣誉 | 会长致辞 | 协会简介 | 机构设置及职责范围 | 协会职能 | 联系我们
瓦房店市市场协会 2007-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3013779号-1
邮件:2931180103@qq.com 电话:0411-85595991  地址:辽宁瓦房店市   技术支持:瓦房店汇杰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