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中国股市将面临更多严峻考验 |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点击数:577次 更新时间:2015/11/18 14:33:43 | 有关中国股市的走向,在经历了股灾之后,大家的看法变得更加分歧了。对于股灾发生的具体原因,目前已经有了很多探讨和检证的文章,这里就不多做重复。笔者希望从不同的角度来阐述这个问题,以期在今后走势的预测上带给大家一点启发。
首先,我们不必拘泥于中国股市本身,放眼世界、比较历史,才能辩证及全面地看待今年的股灾。除了2007年10月到2008年10月A股大崩盘之外,现代金融史上最惨烈的股市崩盘两次发生在美国,一次发生在日本。其中,尤以2000年美国纳斯达克市场崩盘和“1929年美国大恐慌”最为严重,这两次股灾在见顶之后的50个交易日左右,分别跌去了38%和48%的市值。观察历史即可发现,在短时期内恐慌性抛售是股灾的最大特征,但也正因为如此,可以说股灾的发生和股市制度及国民性的关连性其实并不大。
因此,我们可以说本次A股股灾是历史重演,是美股股灾的翻版。具体来看,2000年纳指在52个交易日跌去38%后反弾,1929年美股在49个交易日跌去48%后企稳,就惨烈程度而言,“1929年美国大恐慌”是最严重的。不过,换一个角度来看,我们不妨认为本次中国股灾可能才是现在金融史上最严重的。以上海综合指数为例,A股在完全没有经济恐慌的情况下居然在52个交易日中跌去45%的市値,实在令人瞠目结舌。
从这个意义上讲,A股从6月12日见顶之后下跌,途中“国家队”救市没有成功也是当然,就像“1929年美国大恐慌”时美国政府和华尔街均实施了救市措施而无效一样。可以说,由于市场内部结构主导了市场走势,因此即使强大如政府也不能左右市场,市场的价格运动有其自身的规律和速度,在没有达到市场的满足点之前,不管是涨还是跌,实际上人为因素是控制不了及改变不了的。
也正是基于历史数据,笔者在6月初即预测中国股市将崩盘(因为发生泡沫及见顶的迹象和几次大型股灾之前的模式一样),而在8月26日开盘前即预测了当天见底反弹的可能性并给出了3675点的目标位。让笔者做出这样判断的根据正如前述,市场本身的规律决定了A股的暴跌即使再严重,也将告一段落,不反弹就不会有更大的跌浪。“1929年美国大恐慌”已经告诉我们市场自由落体式下跌的极限所在,在8月26日跌破3000点之后,实际上巿场已经暂时找到满足点,即使政府完全不托市,市场进一步下滑的动能和空间已很小,完全可以尝试抄底了,虽然当时市场情绪极度负面。
那么笔者为什么能在反弹前成功预测目标位呢?其实这也不是什么预言能力,而是以史为鉴——市场在暴跌之后都会展开一波像样的反弹,A股也不会例外。在还没有确认到真正底部之前,只能以最保守的反弹幅度(约24%)来推算。重要的是,A股从8月26日开始的反弹,与其说是政府救市成功,倒不如说是市场本身结构和规律使然。因此,从这整个周期来看,美股的前车之鉴对我们的启发显然是尤为重要的。
值得关注的是,美国的两次股灾及日本在1990年的崩盘,途中都有止跌企稳、反弾持续和幅度不一的时期,都至少有两个多月的反弹周期及接近跌幅的一半水准的反弹高度。因此,我们大致可以推算本轮始自8月底的A股反弹,如果早期结束的话将在11月见顶。反之,如反弹持续的话,则大致高度在4000点左右。另外,反弾的周期长短和反弹高度并不成正比,也就是说反弹时期长不代表反弹幅度就大,这点需要注意。
写到这里,最重要的论点也就出来了。以史为鉴,在股灾之后,股市暂时地企稳和反弹实际上是为了更大一波跌浪做准备。美股及日股在崩盘之后均经历了长期熊市,本轮A股始自8月底的反弹转化成真正升浪的机会很小,而大概率的走势是在年内或明年初见顶后转成更大跌浪,跌破2850点后冲击2000点大关的风险不容忽视,中国股市将面临更多严峻考验。 |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 上一篇:互联网金融必须融入产业才有未来 下一篇: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需加快“五大转变”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