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郑女士最近刚刚把余额宝里的5000元转回到银行卡购买了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太低,余额理财感觉意思不大了。”像郑女士一样,一些原来“宝宝”理财的忠实粉丝,近来开始告别曾近被成为“草根理财神器”的互联网理财“宝宝”们。
虽值盛夏,一度众星捧月的互联网“宝宝”们却一直处在持续的寒冬。就连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余额宝也不例外,收益一路下跌。互联网“宝宝”为何风光不再?
收益腰斩规模缩水
互联网理财产品问世已两年,其收益率已从当初逼近7%的高收益,齐齐腰斩跌落至3%。
数据显示,今年进入二季度之后,“宝宝”产品收益率直线下滑。4月份平均收益率4.55%,5月份平均收益率4.36%,6月份平均收益率3.89%,平均收益率首次跌破4%。
收益下行已经成为“互联网宝宝”军团的整体趋势。目前在售的互联网理财产品收益率绝大多数都在3%左右。据融360监测数据显示,今年7月最后一周80只互联网“宝宝”(对接68只货币基金)的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为3.13%,较此前一周下降0.07个百分点。除收益直线下降外,二季度互联网“宝宝军团”的发行规模也有所下降。如余额宝规模由一季度的7111.24亿元降至二季度的6133.81亿元,规模萎缩13.74%。
资金面宽松是重要因素
“宝宝”类产品收益下跌与资金面宽松有着密切关系。由于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社会融资成本偏高,二季度央行继续实施宽松货币政策,分别进行了2次降息及2次降准。市场流动性持续宽松,直接影响到依托货币基金的互联网理财产品收益下行。融360分析师认为,从整体而言,“宝宝”类理财产品的规模增减与其收益率呈正相关关系。随着货币政策转向宽松,货币资金面不再紧张,协议存款利率明显下滑,直接导致“宝宝”们的收益率节节下滑,并最终使“宝宝军团”出现集体缩水。
一位互联网金融业内人士表示,以余额宝为代表的“宝宝”们无论功能有多强大,但在本质上依然是属于货币基金。从整个货币基金的行业的整体水平来看,这两年货币基金的收益率基本上普遍在3.5%左右,而余额宝最开始长期收益率维持在5%,甚至接近7%,这其实是不合理的,最终收益率还是会回落到业内的正常水平。
也有学者从宏观层面来分析,余额宝等“宝宝”缩水,深层次的原因是“宏观加监管”。首先,互联网金融正在走向规范,不会再允许“打擦边球”博取高额收益。其次,银行创新业务的蓬勃发展,利率市场化使得“宝宝类”产品的单边发展不再可能,银行本身有更强大的实力提供更丰富的产品。
互联网“宝宝”的发展空间在哪里?
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宝宝”是不是会因收益的一路下滑而偃旗息鼓呢?有业内人士认为,互联网“宝宝”仍有自己的发展空间。值得关注的一个数据是,尽管二季度余额宝公布的数据显示其规模下降,但从其一季报数据看,作为中国规模最大的货币基金,其一季度规模不降反增,环比增幅达23%。
业内人士认为,余额宝逆势增长的原因主要还是依托于支付宝平台,扩展生活场景和消费功能。从零元购机到余额宝买车,又到推出余额宝买房,增加了客户黏性。不管股票市场如何火爆,用户依然有利用余额宝转账、还款、缴水电煤等生活需求。
有专家表示,褪去繁华的互联网理财,要想稳固辛苦打拼的半壁江山,必须重视用户理财诉求,通过更为具体化、个性化、多元化的产品,才能再次受到投资者的热捧。
余额宝风光不再 是互联网金融回归常态的标志
著名经济学家易宪容近日表示,央行对互联网金融定位为传统金融的补充,强调传统金融是主流。作为补充的互联网金融并没有改变金融风险的本质,因此仍然需要加强监管。
2013年6月余额宝推出之时,正是国内金融市场流动性十分紧张之际,即当时大闹“钱荒”。同业市场拆借利率全面提升,商业银行只能各出奇招来解燃眉之急。在这种环境下,余额宝透过互联网技术及货币基金等方式,吸收大量居民的存款投资于利率不设上限的同业市场。
余额宝这种疯狂生长是建立在三个前提条件下的,一是国内同业市场的流动性一直处于严重短缺,否则同业市场的拆借利率不会快速飙升,余额宝的高收益也无从谈起;二是大量的居民存款会源源流向余额宝,一旦后一期的资金流入中断,前一期高收益也无从谈起;三是余额宝运作者能够严格地监管自律,也有能力面对存款资金不流入的流动性风险等。而这些条件只是在非常态下才会出现,一旦金融市场回归常态,这些条件都会消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