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推动政策性银行回归本职 | 来源: 点击数:535次 更新时间:2015/7/27 9:11:05 |
近日有消息称央行已追加对国开行、进出口银行的注资,分别为480亿美元和450亿美元,加上此前向两家银行注资的320亿美元和300亿美元,目前央行共向这两家政策性银行注资1550亿美元。
关于资本金的补充规定,是今年4月国务院出台的3家政策性银行改革方案中的重要一项。早在10年前,关于政策性银行的改革就已经开始酝酿。这期间,3家政策性银行在“政策性”和“商业性”之间不断摇摆,国开行开始探索介于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之间的开发性金融,农发行也从最初重点支持粮棉油收储过渡到全方位支持新农村建设。截至去年末,政策性银行的自营性业务规模占比不断攀升,商业化倾向已经十分明显,甚至某些省份的商业性贷款大大超过政策性贷款比重。
伴随着政策性银行在商业性业务领域的不断开拓,其资本金约束机制也备受争议。有声音认为,政策性银行涉足商业银行业务领域,却不必承担商业银行的资本金约束,构成了不公平竞争,甚至导致真正需要政策性扶持的信贷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末,国开行资本充足率为11.88%,核心资本充足率为6.77%;进出口银行、农发行资本充足率甚至远低于5%,资本金表现为严重不足。在这样的背景下,央行对政策性银行再次输血,不仅填补了资本金的缺口,也为资本约束机制的改革奠定了基础。依照改革方案,随着约束机制的建立,未来政策性银行的定位也将更加明确,将逐步退出商业性金融已经进入且能够满足需求的领域。
当前我国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给政策性银行回归政策性定位带来了契机。央行选择此时对政策性银行注资,一方面是考虑到商业银行的谨慎情绪会使货币政策效果打折,另一方面则是要提高政策性银行的信贷扩张能力,凸显其政策定位,为稳增长、“一带一路”和企业“走出去”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对商业银行而言,这也是一大利好。
当然,3家政策性银行的资本金补充也要尽快建立常态化机制,关于政策性银行的立法也应当尽早提上日程。只有以立法将其性质和职能固定下来,政策性银行的定位才不会模糊不清,也才能更好地服务国家发展战略。
|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 上一篇:稳增长仍需加把力 下一篇:用法治赶走“微谣言”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