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小心理财产品“飞单”陷阱 | 来源: 点击数:660次 更新时间:2015/1/7 8:30:41 |
近期,多起银行“飞单”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据媒体报道,仅从广东省银监局就披露,从2014年7月至今,辖区内7家国有及股份制银行共发生9起“飞单”事件,涉及客户资金3.36亿元,严重损害了投资者利益和金融机构声誉。
啥是“飞单”?,用专业人士的解释就是,银行个别员工与社会人员内外勾结,私自销售非本行自主发行的理财产品、非本行授权和签订代销协议的私募基金等第三方机构理财产品,部分涉嫌非法集资。
“飞单”现象具有很强的迷惑性,也有很大的隐秘性。在投资者看来,银行员工是在正常营业时间、借助银行场所进行推销,而且会使人误以为购买了银行自主发行或代销的理财产品。“飞单”所盯上的投资者多是银行高端客户。涉事银行员工往往会利用其掌握的客户财产信息,“有的放矢”地开展“飞单”营销。“飞单”现象涉及地方相关产品也往往资质差、对接项目风险高,但承诺的超常规收益率却常高达9%~15%,对投资者产生巨大诱惑。“飞单”行为往往是在产品不能按期兑付收益,甚至出现本金亏损,引发投资者上访时才得以暴露,使得事前预防和监控难度很大。
对投资者来说,必须瞪大眼睛,避免掉入“飞单”陷阱。 一要注意查证购买产品是否银行正规产品。投资者可依据该编码在“中国理财网”查询到产品信息;银行代销产品则可通过银行网点公示的代销产品清单查询。二要关注购买产品的资金是否汇入银行账户。客户在银行购买理财产品均须通过柜面或自助渠道进行申购操作,但凡被要求向个人或第三方公司账户转账或汇款的,就要提高警惕。三要对高额回报有独立清醒的判断。投资者在购买前,不要轻易被花言巧语、高额回报所蒙骗。四要仔细阅读理财产品说明书。明确了解产品是否保本,募集资金具体投向、收益、期限等。不同投资方向的理财产品风险各不相同,投资者要按自己的实际风险承受能力对产品进行分析后,再决定是否购买。
|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 上一篇:该为谁的俭朴意识打个“补丁”? 下一篇:去年P2P问题平台达275家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