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信托项目审核变得特别严格,许多项目过不了会,为了维护客户,我们会把项目交给其他风控不是特别严格的机构来做。”一位信托经理告诉本报记者。
上述信托经理口中的“风控不是特别严格的机构”既包括基金子公司也包括有限合伙基金。而前几日闹得沸沸扬扬的河北海沧资本掌门人姜涛失联事件中的海沧资本就是有限合伙基金。
除了掌门人失联外,对投资者直接影响最大的是海沧资本5亿元的有限合伙产品无法兑付。联想到华融普银兑付危机事件,海沧资本兑付危机并非个案。
表象背后
资料显示,海沧资本成立于2009年,但是正式开始运作却是在2012年底。据了解,短短的一年多时间,就通过旗下6只基金募集5亿元。根据产品介绍,每个项目均有河北融投担保公司担保。而河北融投是由河北省国资委组织部分省属大型国企出资组建的专业担保机构,有如此专业的担保公司“背书”,是海沧资本产品吸引投资者的法宝。同时海沧资本与北京、上海和深圳多个第三方机构合作。
然而,在公司负责人失联以后,相关方面才发现海沧资本表象下面的种种问题:首先,项目无中生有。比如瑞泰房地产投资基金是一个虚假的项目,募集的资金并没有到达融资方的账户,资金不知所踪;其次,虚假募资。实际募集的金额大于合同募集金额和实际担保额;最后,任意挪用资金。通过基金账户查询,6月26日前后海沧资本从多个有限合伙账户转出巨额资金,且去向不明。
“确切地讲,海沧资本暴露出来的问题只是整个有限合伙基金行业的冰山一角,还有很多隐藏的问题会陆续爆发出来。”多盈信托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梁琼芬表示。
混乱的环境
以美国为例,据了解,对于基金的管理人的监管是一种宽松的模式,但是这种宽松并不是一种无序的放任,美国在2009年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金融改革方案,建立基金的信息披露机制和加强系统性的风险监管功能,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有限合伙基金在美国发展的非常成熟和规范。
“有限合伙基金其实是缺乏监管的,与信托和其他资管计划不同,信托、券商资管等分别由银监会和证监会监管,而有限合伙基金没有明确的监管部门,普通合伙人的设立只需在工商局注册登记便可成立,资产规模超过5亿元的需要在发改委报备,后续的基金设立、发行、管理、风险控制、问责等问题都没有直属的监管部门和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梁琼芬告诉本报记者,她认为监管的缺失,使得有限合伙基金在我国最终成为非法集资、诈骗的重灾区。
确立适度监管保护行业发展
“以海沧资本为例,公司的创始人姜涛,之前一直在深圳的一家财富管理机构担任理财经理,不具备专业技能,而且有过犯罪记录,这样的人来担任GP,风险本身就很大。如果监管到位的话,在他发起设立私募基金的时候,诚信和专业技能要求就会将其拒之门外,就不会有今日的海沧资本事件。”梁琼芬表示。
她认为,确立政府的适度监管制度是保护金融市场安全的一个重要举措,而监管的重点主要包括对于普通合伙人的资质监管和有限合伙基金的过程监管两个方面。其中,资质监管是从源头上防范基金管理人(GP)道德风险。有限合伙企业制度兼顾了基金管理人(GP)的人合因素和有限合伙人(LP)的资合因素。两类合伙人所享有的信息极为不对称,LP不参与经营管理,而是将财产交给GP去经营,这就必须建立在对GP高度信任的基础上。由此,GP不仅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更要具备较高的诚信度。
“过程监管相比设立监管更复杂一些,包括关联方调查、真实性调查、资金的监管。”梁琼芬强调道。
关联方关系一直都是最为隐蔽的,投资者所见到的产品已经是经过精心包装过的,有抵押、有担保、有明确的债券债务关系。但投资者不清楚融资方与基金公司是否有其他私人的关系。梁琼芬认为,由于这种潜在的关联关系的存在,基金公司很可能就是为了帮融资方渡过经济难关而募集资金的,蕴含的风险就会很大。同样抵押也是如此,如果第三方评估机构和融资方有关联关系,那么估值的数据就会有失公允。而这种关联关系是投资者无从得知的,这时候就需要监管层在审核产品的时候做一些调查,排除关联交易的可能性。
对于有限合伙基金,资金的监管是重中之重。事件披露的结果显示,海沧资本的案例中出现的有限合伙的资金流向姜涛的个人账户。GP作为合伙企业的事务执行人,有权决定资金的使用进度,从资金的投入,对于融资方印鉴权的掌控、资金的归集,形成一个稳定的闭环。此时,需要托管行和GP共同监管资金的流向。
目前我国的高净值投资者还不够成熟,不够理性。在投资渠道匮乏的环境下,很容易受到高收益、高返点的诱惑,而且有很强的从众心理。梁琼芬认为,如果监管继续不作为,就会有第二个第三个姜涛效仿,然后是数以万计的投资人血本无归,有限合伙基金行业也会被逐步边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