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繁体中文
你好,欢迎光临瓦房店市市场协会网站  
网站首页关于我们新闻动态协会相关文件维权服务会员单位协会章程摄影作品资源下载留言咨询
您现在的位置:瓦房店市市场协会 > 服务常识 > 金融服务
用户名:
密 码:
   
忘记密码?点这里重设
     服务常识
     服务常识 > 金融服务
 
银行贷款屡屡被骗值得警醒
来源: 点击数:594次 更新时间:2014/7/18 15:17:28
    近年来,银行贷款被骗案屡屡见诸媒体:2011年,江苏常熟的顾春芳因涉嫌非法集资和合同诈骗罪跑路而被判死缓,其涉案金额10多亿元,其中欠银行贷款1亿多元;今年2月,因涉嫌合同诈骗、非法集资和骗取贷款犯罪跑路的浙江永康美女老板俞优静,近日在非洲乌干达落网,并被遣送回国,其涉嫌骗取贷款金额达1.3亿元。而最近曝光的青岛港“德正资源”骗贷案,包括中国进出口银行在内17家银行被骗信贷资金共计148亿元,成为新中国金融史上一大丑闻,不能不让银行机构警醒。仔细研究这些骗贷案的前后始末,就会发现,能从银行骗取贷款,不外乎四种因素:一是过分相信骗贷者的社会声望,放松贷款审查并丧失足够警惕。像顾春芳或俞优静,都在当地人脉资源广、口碑好,属于当地的风云人物。给这样的人及其公司放贷,银行以为稳操胜券,无风险之虞;二是过分迷信企业表面的经营业绩,对其申请贷款的真实经营背景缺乏起码的调查研究。银行把这些所谓“优质客户”的“现金流”作为发放贷款的重要依据,全然放弃警惕心,竞相伸出放贷“橄榄枝”;三是过分迷恋担保抵押贷款的可靠性,对其申请贷款提供的担保抵押品缺乏认真甄别。青岛港“德正资源”将一批矿石货品存于一家仓库,采用“一女多嫁”的方式,从不同仓储公司处出具仓单证明,再用这些仓单去不同银行重复质押,从而骗取巨额贷款。这正是多家银行对该公司仓单质押品麻痹大意、审核把关流于形式,留下了巨大风险敞口所致;四是过分迷恋“吃独食”的经营竞争策略,企业贷款信息“支离破碎”,酿成“盲人瞎马”的悲剧。客观上,企业信用和相关记录分散在工商、税务等各部门,且我国的企业动产登记和质押信息缺乏完整体系,银行与骗贷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为骗贷留下了漏洞。主观上,撇开骗贷公司掩盖手段高明的因素之外,银行“各自为战”的信贷方式是主因,即银行在争取所谓优质客户时,怕信息让其他银行知晓而丧失竞争先机,往往将相关贷款信息“捂得”严严实实,无形中埋下了骗贷隐患。

  除上述原因外,骗贷中还有各种“利益输送”行为,包括行贿受贿甚至色相引诱等等,都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面对种种严重的后果,银行应该警醒,并鞭策自身加快完善信贷内控机制:第一,对贷款审查一视同仁,对一些社会名人及其企业的贷款保持高度警惕,尤其要对其经营背景进行认真调查,看是否有参与社会非法集资及其高风险投资的情况;对其经营业绩真实性进行甄别,弄清企业经营主副业经营状况和利润来源的真实性,不被表面的繁荣假象迷惑,准确做出贷款决策;对企业提供的抵押品不看“身份”,要实行账物见面和相符,确保贷款抵押品可靠。同时,认真跟踪监督贷款用途和去向,做到早发现问题、早采取措施,尽量避免贷款损失。第二,各银行在信贷竞争领域既要有独立性,又要有合作精神,以互通有无;防范整体金融风险意识,建立信息合作交流平台,结成“风险联盟体”和利益共同体,共同构筑防御企业骗贷的“防火墙”,维持银行业整体经营稳定。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上一篇:优化经济结构须有僵尸企业退出机制 下一篇:新兴金融业态竞争谁会胜出
 
   友情链接:海力网辽宁省市场信辽宁省人民政大连市人民政瓦房店市人民
协会荣誉 | 会长致辞 | 协会简介 | 机构设置及职责范围 | 协会职能 | 联系我们
瓦房店市市场协会 2007-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13013779号-1
邮件:2931180103@qq.com 电话:0411-85595991  地址:辽宁瓦房店市   技术支持:瓦房店汇杰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