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上市公司退市或成新常态:“犯事”强制退市 | 来源: 点击数:562次 更新时间:2014/7/11 9:32:16 | 新一轮退市制度改革正式启动。
上周五,证监会就《关于改革完善并严格实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包括进一步实现上市公司退市的市场化、法治化和常态化,引导主动退市以及对重大违法公司实施强制退市等。
退市市场化、常态化
A股市场退市制度不完善一直深受投资者诟病。
在本轮退市改革中,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就这一次问题再次发声:“这次改革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有关‘完善退市制度’要
求的重要举措,目标是健全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功能,实现上市公司退市的市场化、法治化和常态化。”
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自中国股市建立以来,共有99家上市公司终止上市,剔除私有化、吸收合并和转板上市的情况后,真正因为连续亏损而退市的企业仅有51家,相对于目前2621只上市股票总数而言,其占比仅为1.9%,远远低于其他成熟市场的水平。
证监会经过深入调查研究论证,起草了《退市意见》。据悉,本次退市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健全上市公司主动退市制度。进一步扩展主动退市方式,为有主动退市需求的公司提供多样化、可操作的路径选择。
二是实施重大违法公司强制退市制度。针对欺诈发行、重大信息披露违法等市场反应强烈的违法行为,按照《证券
法》有关重大违法行为退市的规定,制定了具体实施规则。
三是进一步明确市场交易类、财务类强制退市指标。同时,允许证券交易所在其上市规则中对部分指标予以细化或者动态调整,并且针对不同板块特点作出差异化安排。
四是将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作为退市制度完善要考虑的重点问题之一。强化公司退市前的信息披露义务,规范主动退市公司决策程序,完善异议股东保护机制,明确相关责任主体的民事赔偿责任等。
对于这一新规,市场人士评价认为,此次证监会明确提出了“退市常态化”是一个进步,但最终成效多少,还需看执行的力度。
引导上市公司主动退市
“引导主动退市”是本轮退市改革中最为突出的亮点。
邓舸表示,上市公司基于
实现发展战略、维护合理估值、稳定控制权及成本效益法则等方面的考虑,认为不再需要继续维持上市地位,或者继续维持上市地位不再有利于公司发展,可以主动向证券交易所申请其股票终止交易,不将退市与否作为评判一家公司好坏的绝对标准。
记者了解到,在征求意见稿中,证监会列举了包括上市公司在履行必要的决策程序后,可以主动向证券交易所提出申请,撤回其股票在该交易所的交易,并决定不再在交易所交易,或转而申请在其他交易场所交易或者转让;上市公司或者除上市公司股东外的其他收购人,向所有股东发出回购全部股份或者部分股份的要约,导致公司股本总额、股权分布等发生变化不再具备上市条件的;上市公司因新设合并或者吸收合并,不再具有独立主体资格并被注销,其股票按
照证券交易所规则退出市场交易;上市公司股东大会决议解散等七种情形。
欺诈发行将强制退市
除引导主动退市外,强制退市也成为这轮退市制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根据规定,上市公司存在欺诈发行或者重大信息披露违法,被证监会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或者因涉嫌犯罪被证监会依法移送公安机关的,证券交易所应当暂停其股票上市交易。对于上述重大违法暂停上市公司,原则上要求证券交易所在一年内作出终止上市决定。
与此同时,证监会还要求严格执行市场交易类、财务类强制退市指标,市场交易类包括股本总额、股权分布、成交量、股票市值等指标,财务类包括净利润、净资产、营业收入、审计意见类型以及未在规定期限内依法如实披露
等指标。
有了新政策这一方向性的指引,最终落实如何成为关键。对此,邓舸指出,改革完善好退市制度固然重要,而发挥退市制度的功能作用,更要在监管实践中确保退市制度的严格遵守和执行。
下一步,证监会将严格落实退市工作责任,切实加强退市实施工作的统筹和协调,严格落实退市制度的规范要求,切实做到“出现一家退市一家”,坚决维护退市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邓舸强调,必须看到,进一步改革完善退市制度还涉及到现有市场条件、社会环境配套问题,包括市场自身发展阶段、市场化程度以及投资文化、地方维稳、投资者保护、司法保障等因素,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与渐进性,需要得到社会各方面的理解与支持,不断提高退市制度的科学性与可执行性。 |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 上一篇:期待价值投资真归来 下一篇:环保数据“动手脚”胆儿忒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