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人民币积跬步方能致千里 | 来源: 点击数:530次 更新时间:2014/6/23 15:04:18 | 近期,人民币国际化问题再度成为一些媒体热议的话题,尤其是有传言说前不久中俄之间签署的天然气大单可能会采用人民币结算,其可能引发的示范效应不可小觑。因此,一些评论人士对人民币国际化充满乐观情绪。
其实,人民币国际化一直是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从人民银行到国内国外的专业机构、民间学者等,都一直在持续地对此问题进行研究,国家领导和政府主管部门也曾在很多场合提出要努力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如今,人民币已经从完全不可自由兑换,到经常项目可自由兑换,再到个人在资本项目下的限额兑换,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虽然迟缓,但也不能说一点进展都没有。
客观地看,一般老百姓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关注,固然有期盼从中获得更多便利的考虑,但更大程度上恐怕还是因为人民币国际化被视为是国家崛起的标志。然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首先是宏观经济政策层面的问题,需要遵从某些客观规律,而不可能单凭热情。
从理论上讲,一国货币能否实现国际化,首先取决于该国宏观经济的发展水平以及与世界经济的融合程度等。只有强大、活跃的经济体,其货币才能实现真正的国际化。其次,在货币国际化的道路上,政府和货币当局应做好清道夫的角色,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应及时拆除妨碍货币国际化的政策性障碍,使之能够水到渠成。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不能操之过急、拔苗助长,也不能畏首畏尾、裹足不前,这需要政府部门具有高水准的信息采集能力和完善的决策体系。
经过三十多年的韬光养晦和埋头苦干,当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贸易国,外汇储备达4万亿美元,从自身实力上讲,中国现在似乎已经有条件实现人民币国际化了。但是,从宏观经济层面看,当前仍然存在不少障碍性因素,这其中首先是人民币还没有实现资本项目的可自由兑换,其次是海外人民币的投资机会还相对比较少,离岸市场的总量不够大,也不够规范、活跃。
为此,在当前这个时点上,在人民币国际化这个问题上,目前最需要做的是国家从宏观经济政策层面适时做出调整。例如,在结售汇方面,是否可以先逐步增加资本项目下人民币可自由兑换的限额,最终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下的完全自由兑换;在扩大海外人民币投资渠道、活跃离岸市场方面,是否可考虑扩大中资银行和企业在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筹资的规模,允许中资银行和企业更多地参与离岸市场人民币资金交易,增加向海外人民币持有者开放的国内投资领域,简化海外人民币持有者在国内进行投资的审批手续,甚至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外国投资者使用人民币在华投资,等等。
总之,过去三十年中,政府为人民币设定了严格外汇管制政策。这些政策好比是一道坚固的围墙,帮助人民币和中国经济抵挡住了一次又一次的金融危机,可谓功莫大焉。然而,时代发展到今天,也许我们已经到了应该考虑破除围墙的时候了。
|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 上一篇:中国服务业 外资“闻香”来 下一篇:银行电信“霸王条款”屡教不改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