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经济理论分析,在转型经济中,中小企业往往是最具活力的部分,经营方式灵活,最有可能按照经济的比较优势来组织生产。而中小企业的发展需要金融服务业的大力支持,但目前的金融供给却远不能满足中小企业发展对金融服务的巨大需要,融资困难、融资渠道不畅仍旧是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深圳中小企业板的推出,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条件的改善。但从现实看来,中小企业板块有着与主板市场不相上下的严格限制和不容乐观的运行状况仍使许多企业望而却步。中小企业融资的实证研究表明,尽管银行信贷等外源融资是中小企业融资意愿的首选,但内源性融资或直接融资仍然是中小企业发展最主要的基础性资金来源。
一.金融转型期中小企业外源融资瓶颈的表现
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狭窄,其发展主要依靠自身内部积累,融资渠道过于单一,过于依赖银行信贷等外源融资。而其外源融资则普遍具有总体供给短缺,缺少长期信贷,难以获得长期的债务支持等一系列问题:
1、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总体供给短缺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大都希望通过商业银行来筹集资金,而我国的国有银行如工行、建行等,都向大城市集中,基层贷款权上收,贷款投放主要面向大型企业。不但四大商业银行存在着这种现象,就是民生银行、交通银行等股份制商业银行也有这种趋势。各大银行为保证贷款安全都不约而同地采取了贷款权上收和瞄准大型企业的做法,而此时中小企业在该模式下进行融资时,将不可避免的遭遇“麦克米伦缺陷”,并不得不面对发展进程中的融资缺口。
2、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缺少长期信贷,中小企业难以获得长期债务的支持
一方面,考虑到长期信贷对银行的资产风险度、流动性、监管资本水平、稳健经营行为、资产质量以及风险信用集中度的影响,作为中小企业最重要的外部融资渠道的银行,主要向中小企业提供的是流动资金以及固定资产更新资金,而很少提供长期信贷。另一方面,国内的中小企业目前普遍缺乏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这里不仅是指权益资金的来源极为有限,更重要的是中小企业难以获得长期债务的支持。
3、银行可提供的金融服务分布不均
一方面,我国商业银行目前的贷款投向和地区更多地集中于大型企业和中心城市,缺乏适合中小企业融资需要的金融服务。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例,有些银行对分支行的授权过严,用审批大企业贷款的办法审批中小企业贷款。另一方面,在中小企业分布集中的县级地区缺乏金融机构,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县级基本没有机构,而国有商业银行近年来不断精简县级支行,造成了在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强烈的地区更加缺少银行贷款的局面。
4、资产规模成为供给与否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目前,我国企业的资产规模是决定其能否获得银行借贷以及长期债务资金的决定性因素之一。银行在商业化过程中没有充分认识中小企业贷款的商机所在,积极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相反他们对中小企业信贷业务不够重视,甚至存在歧视,造成了现有的金融体系中几乎没有银行定位于服务中小企业的现状,而中小企业则因此在其发展的重要阶段面临着很大的融资困难。
二.从银行角度看金融转型期中小企业外源融资瓶颈的成因
1、交易成本偏高、信息不对称使商业银行不愿贷款
一直以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都是以大企业、大集团为主要经营服务对象,针对中小企业开展的业务少,其根本原因在于对于国有商业银行来说,给中小企业贷款无法形成“规模经济”。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要求的每笔贷款数额不大,但每笔贷款的发放程序、经办环节,如调查、评估、监督等都大致相同,结果导致银行的贷款单位经营成本和监督费用上升。因此大银行从节约经营成本和监督费用的“经济性”出发,不愿与中小企业打交道。
其次,造成商业银行不愿意服务于中小企业的原因在于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存在的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多、质量良莠不齐,银行在无法充分了解贷款企业真实情况的条件下,为了避免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发生,对中小企业实行“信贷配给”,即要求比大企业更高的利率或其他较苛刻的条件,甚至拒绝提供贷款。
2、缺乏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政策性银行
目前,我国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服务的金融机构主要是民生银行、地方商业银行和城乡信用社。然后近年来,这些金融机构一方面出于自身风险的考虑,不少退出了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领域,使得机构数量不断减少;另一方面,因其自身实力较弱,也没有足够的资金为中小企业提供中长期贷款。在金融转型期,政府支持的政策性银行的缺乏是制约中小企业贷款问题的又一瓶颈。
国际上成功的中小企业融资经验无不显示了创办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政策性银行的重要性。美国设立了专门服务于中小企业的机构——美国小企业署,该机构是美国国会拨款建立的一个联邦政府贷款机构,全方位地推动了中小企业的发展。日本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援助也主要是以政府设立的中小企业金融机构为主。目前主要有中小企业金融公库、国家金融公库、商工组合中央金库、环境卫生金融公库、冲绳振兴开发金融公库这5家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较为优惠的信贷资金,使之能够得到足够的贷款。为了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韩国的主要做法是设立中小工业银行,专门为那些由于风险较高和缺乏足够担保品而不易从商业银行或金融市场获得发展资金的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同时,还独家掌管政府设立的小工业基金,并对中小企业向其他金融机构借款提供偿付担保,促进韩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类似于日本,法国对中小企业金融信贷的支持主要通过地方投资公司给予优惠信贷的方式帮助中小企业发展,或者是中小企业用发行股票的方式向私人公司借钱,由投资公司担保。
从我国目前的金融体系的情况来看,在中小企业极度依赖的商业银行不能满足其融资需要的前提下,缺乏满足中小企业业务需要的政策性金融部门成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又一重要原因之一。
3、缺乏定位于适应中小企业发展需要的中小银行
中小商业银行,包括城市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等经营群体与大银行相比,其运营成本比较低,效率比较高。发展中小商业银行不仅可以使中小企业获得成本较低的贷款,还减轻了中小企业融资的难度。按照一般的逻辑推理,发展中小银行服务于中小企业资金需要是一种双赢的社会资源配置模式,可是目前我国中小银行发展缓慢,而且部分中小银行其发展定位不准确,它们并不愿意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服务,而是争先恐后为大企业服务。
4、中小企业融资中信用担保体系的缺乏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在我国还处于探索阶段,目前我国尚未建立起完善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严重地制约了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发展。如何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以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技术创新、以及保持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三.小结
根据发展经济学的理论,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经济增长的启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地区如何解决好资金来源问题,取决于其资金积累能力和引入外部资金的能力。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我国经济结构化失衡在很大程度上是全社会资金配置配置失衡的必然反映,而全社会资金配置失衡又是金融转型期市场化融资模式下各种融资瓶颈存在的必然结果。现代比较利益理论的代表俄林认为,地区间要素供给差异及其价格差异,是造成要素流动的原因。从根本上说,对要素流动的刺激来源于不同市场要素价格的差异。对作为要素的资金来说,在假定资金成本不变的基础上,这一要素价格差异主要反映在不同市场的资金报酬率上。由于我国金融转型期区域间、城乡间、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间以及我国内外间比较优势、规模经济以及发展差异的客观存在,导致了的资金报酬率的巨大差异,因此出现了资金为寻求更高的利润在不同市场部分和市场主体间的流动。由于这种差距在短时间内无法完全消除,所以即使整体上我国处于资金过剩的状态,也不能解决结局部融资瓶颈问题,从而极大的阻碍了社会和经济的协调发展。
目前,一方面中国金融水库之水流动性过剩,另一方面水向低处流,农村、中西部、中小企业等“经济高地”严重缺水。究其原因,在于这些地区还不完全具备市场化的条件,急需建立“市场与政策相结合的区域金融资源配置体系”这一新的引水之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