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中国家族传承论坛日前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举行,治财有道——中国民营家族财富管理白皮书》同时在论坛上发布。
资产配置 不够多元化
白皮书从资产概况、境外投资、投资习惯、慈善、家庭计划与子女教育和财富传承六个方面入手,对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家族财富管理进行了多角度分析发现,中国民营企业家资产配置不够多元化,持有成本欠考虑;投资习惯依赖个人经验,投资回报预期尚缺理性;理财亲力亲为,依赖个人判断和自身人脉关系网,对专业机构信任度不高;慈善认知有待拓展,应当关注子女家庭教育。
根据白皮书,在资产配置方面,超过80%的企业家都没有海外资产配置;从年龄来看,年龄段40-50岁的财富拥有者拥有境外投资的比例最高,接近25%,30岁以下的年轻新贵海外的投资类型主要为房地产投资;投资习惯方面,90%的人会根据以往的经验和风险来做投资决策。
联合作者、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芮萌教授解读,中国民营家资产配置不够多元化,大多数的受访者没有一个资产配置整体组合的概念,没有一张完整的资产负债表,投资时主要依赖于个人经验,投资回报预期尚缺理性。对此,芮萌教授建议企业家们从全局的角度看待自己所有的资产,建立完整的家族财富资产负债表,优化境内外资产配置组合。保证资产配置的多样化,规避风险,优化组合,获得投资回报收益最大化的优势。
资产管理 倾向亲力亲为
企业家的理财服务听谁的意见?芮萌教授讲到,超过一半的企业家比较倾向于亲力亲为,比较相信家人和自己的意见,选择自己或者是家人来打理,40.2%的人委托代理机构代为打理,且都更倾向于国有的理财机构。其中,73%已经使用了理财机构的服务人群当中有43%的人使用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机构。在目前所使用的理财机构当中,62.3%的人选择私人银行理财服务,30%的人使用信托理财方式,27.3%的人采用证券公司私人理财服务。
台湾董事学会发起人蔡鸿青先生也在点评中指出,中国大陆一些家族企业现在还处在从第一代向第二代传承的阶段。资产管理还是处于比较早期的阶段,但是进入到家族之后就会非常复杂。他解释:“大陆老板喜欢亲力亲为,这和台湾香港也是一样的,目光比较短,75%的资产都是在他自己的公司当中。家族和企业很难拆开,这不仅是财富管理的问题。我们觉得只有第三代之后才有可能剥离。”
慈善认知 尚待拓展和传递
在慈善方面,芮萌教授指出,只有37%的人对慈善活动感兴趣,且参与慈善的方式较集中,投资希望小学较多。另外,在中国的慈善捐助当中,灾难性捐款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慈善支出随机性比较强。与此同时,慈善支出的金额相对比较小,83%的受访者目前的慈善投入比例都在1%以下。当前可供大众选择的慈善渠道也并不完善,传统的红十字会和希望工程仍然占了60%以上。
对此,芮萌教授认为,企业家们对慈善的认知有待扩展,应该关注子女的慈善理念培养。他提出:“企业家们可以将慈善事业发展作为可持续性的财富资产维护的手段。这样既可以有效推动企业的发展,形成良好的商业信誉,同时也更利于慈善回馈社会的持续推动,不断产生新的受益群体,造福整个社会。最后,通过家庭教育来传递慈善的理念,教育和引导子女从小树立财富观和慈善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