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新一轮扩大民资准入体现国家治理模式正在转变 | 来源: 点击数:704次 更新时间:2014/11/18 10:38:38 |
李克强总理日前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为社会有效投资拓展更大空间。会议指出,创新投融资机制,在更多领域尤其是核电、卫星等国家战略行业向社会投资特别是民间资本敞开大门,这种转变究竟有何意义?对此,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独家提供给中国网财经频道的文章中指出,新一轮扩大民资准入战略行业的彰显了国家治理体系的改革与进步,体现出国家在战略性工程建设中由“国家垄断”到“国家控制、社会参与”管理模式的转变。
首先,此次会议为民资注入提供了便利的渠道,并加大了对民资回报率的考虑。会议提出,要大力创新融资方式,通过投资补助、基金注资、担保补贴、贷款贴息等,优先支持引入社会资本的项目,积极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会议还指出,“支持开展排污权、收费权、购买服务协议质(抵)押等担保贷款业务,探索利用工程供水、供热、发电、污水垃圾处理等预期收益质押贷款”,这无疑是赋予了民资更大的、更长期的投资回报可能。
其次,我们认为当今国家治理哲学正在转变。与之前开放的资本范围相比,此次开放范围扩大至水电、核电、基础电信以及卫星四大领域。以往的PPP模式,都是在运作缺少地方政府财政资金的大型修建项目(如地级市地铁的修建)。然而,此次开放的四大领域,都是国家主导,并全程拨款建设的战略性工程。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由此可见,此次开放的四大板块并不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并且,从经济利益到国家安全角度上考虑,这些板块都似乎应该由国家控制。
其实,单纯的吸引民资注入关乎国计民生的战略性工程,并不是为了解决资金困难,而是为了更好地巩固和发展国有经济,发挥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此次PPP模式的思路是,发展股权和创业投资基金,鼓励社会资本发起设立产业投资基金,政府可通过认购基金份额等方式给予支持。也就是说,可以借助PPP模式将重大战略项目资产证券化,从而达到仍为国家控制,但是民间资本参与资产证券市场的新模式,这也展现出国家对社会主义实现形式的新思路,不再局限于对有型资产的控制。此次通过资产证券化从经济角度来看,民间资本的进入不仅为耗资巨大的国家战略项目提供了充裕的资金,这也为民间资本提供了一个新的投资方向,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民间对此类项目的监督,有利于国家战略项目建设过程更加健康、科学。从发展的角度看,此次“破例”的改革,恰恰彰显了国家治理体系的改革与进步,体现出国家在战略性工程建设中由“国家垄断”到“国家控制、社会参与”管理模式的转变。
|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 上一篇:刘明康:小微企业融资 银行不能“好的抢、难的推” 下一篇:央行:小微三农贷款增速放缓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