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国企改革为何总像“老牛拖破车” |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点击数:458次 更新时间:2016/6/23 23:15:28 | 从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发布到2015年“1+N”总体实施方案出台,从2014年国资委推出第一批“四项改革”试点到2016年即将推出第二批“十项改革”试点,国企改革就像“老牛拖破车”,十分艰难地向前爬行。尽管期间也有多家央企实施了战略重组,地方也大多出台了国企改革实施意见,但从实际效果来看,远未达到中央要求和社会期待,更别说与上一轮改革相比了。
要知道,当下的中国,国企改革比任何时候都显得重要而紧迫。除了参与国际竞争、创造中国经济第二春需要通过改革焕发国企的新的生命力之外,经济的持续下行,也需要通过国企改革红利的释放,为稳定经济注入新的活力,释放新的能量。很显然,国企改革的推进进度,没有达到这样的目的、实现这样的目标。
首先,中央热、地方冷、部门冷。很多地方制约了其他方面的改革,如价格改革,就必须有国企改革相配套,不然,在垄断体制下,价格改革就不可能达到预期目的,并有可能形成新价格双轨制。问题是,面对决定已经明确了的目标,相关各方在制定国企改革实施方案时,不仅速度缓慢,而且过多地考虑部门利益,使国企改革方案在慢的同时还不符合市场化要求。从地方来看,为了避免改革风险,也是雷声大、雨滴小,都在等待顶层设计方案。顶层设计方案出台后,也没有迅速投入到改革中去,而是在等待其他地方先拿“经验”。自然,也就不可能有好的经验推广了。
这种中央热、地方冷、部门冷的状态,显然是不利于国企改革的深入推进,也是无法使国企改革能够按照预期目标向前推进。
其次,外部热、内部冷。对新一轮国企改革,社会各方面的期待是相当高的,社会各方面参与的热情也是相当高的。特别是民间资本和资本市场,都把国企改革当作新的机会,新的发展热点和投资热点。如去年相当一段时间内,投资者都把重点投向了国企改革,导致国企改革板块出现了远高于其他板块的上涨现象。再如中石化销售公司的改革,就吸引了大量民意投资者。可是,这一切都是昙花一现,很快地,就陷于平淡,国企改革再未点燃投资者和民间资本的热情。
很显然,民间资本和资本市场对国企改革热情的减弱和衰退,问题不出在民间资本和投资者身上,而出在政府和国企身上,出在相关职能部门对国企改革的决心上。要知道,国企改革的外部热情只有在内部热情的作用下,才能形成有效的国企改革效率,才能对经济发展形成积极的动力。而决定发布后民间资本和资本市场出现的强大热情,由于受到了内部热情不足的影响,又降至了最低点,甚至产生了悲观失望的情绪,国企改革又如何能够给企业和投资者带来信心与希望呢?
所以,要想全面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就必须把责任传递到地方政府和企业身上,让政府动起来,让企业转起来,让改革的精神扬起来,而不是外热内冷,民意资本和投资者忙得不亦乐乎,政府和企业则热情如冰。
第三,文件热、行动冷。必须注意,已经出台的国企改革文件,包括地方出台的国企改革实施意见,都目标非常明确,要求也相当高。如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实现整体上市、推动员工持股、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等。甚至有分析认为,随着国企改革的全面启动,按照中央与地方提出的改革目标,将会有至少20万亿的资产将进入资本市场。这对资本市场来说,无疑是巨大的诱惑。
问题在于,这些目标和要求,似乎一直处于口头上和文件中,很少有落实到行动中的。从中央企业层面来说,“十项改革”试点迟迟没有推出,相关的企业也是主动性极差,没有超前思考、超前实施的想法。对地方来说,上一轮改革的高热情、高效率、高速度,在新一轮改革中荡然无存,多数地方都在围绕文件打转转。说没改革,都出台了文件,说改革了,没有一个成功的案例。这也是为什么国企改革像老牛拖破车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这里,必须特别强调的是,国企改革所以像“老牛拖破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对国企改革没有建成真正的容错机制,没有允许部门和地方大胆地试、大胆地闯,而过多地把国企改革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差错等,与个人的责任联系在一起,让那些有改革精神、改革能力、改革意识者,也放弃了改革意愿。在他们看来,宁可不改,宁可让企业死掉,也不想让个人承担责任。如何消除这方面的顾虑,也是新一轮国企改革必须高度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从总体上讲,国企改革进度是不尽如人意的,是缓解而没有效率的。如果再不采取强有力的推进措施,国企改革不仅不能为稳定经济增长、推动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发挥作用,反而会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障碍,成为经济的拖累。为什么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对僵尸的清理,很大程度上就与国企改革严重滞后有关。
|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 上一篇:减税不仅要减机构还要减人员 下一篇:理好新形势下政商关系 构建风清气正“新生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