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消费”一词,最近频频活跃在公众视野中。去年11月,《国务院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指导意见》出台。
当下,我国已进入消费需求持续增长、消费结构加快升级、消费拉动经济作用明显增强的重要阶段。以传统消费提质升级、新兴消费蓬勃兴起为主要内容的新消费,及其催生的相关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等领域的新投资新供给,蕴藏着巨大发展潜力和空间。
消费是最终需求,积极顺应和把握消费升级大趋势,以消费升级引领产业升级,以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满足并创造消费需求,有利于提高发展质量、增进民生福祉、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激活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实现持续健康高效协调发展。
现阶段,我国居民新消费主要体现在健康、教育、文化、养老、旅游、交通等方面。数据显示,2015年最终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6.4%,其中新消费的贡献尤为突出。新消费的崛起,会给东北经济带来怎样的机遇?又该如何抢先站在新消费的“风口”,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积极拓展农村消费市场
随着农村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城市消费示范效应扩散、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快速更新,农村消费表现出明显的梯度追赶型特征,在交通通信、文化娱乐、绿色环保、家电类耐用消费品和家用轿车等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适宜农村地区的分布式能源、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和垃圾污水处理设施、水电路气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投资潜力巨大。
今年5月,黑龙江省商务厅召开全省电子商务进农村试点工作推进会议。据了解,自2014年开始,国家财政部、商务部在部分省份启动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黑龙江省被列为首批8个试点省份之一。截至2015年,该省有15个县被国家确定为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每个示范县获中央财政补助资金2000万元。
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极大地带动了社会资本下乡,促进产业链向下集聚发展,增强了农村地区发展的内在动力,对资金、人才等生产要素的吸引力不断增强。传统农产品流通企业+互联网,实现了向现代农业种植方式及销售模式的转变,增加了农产品附加值,改变了农民的种植方式,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黑龙江省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始终把扶贫放在重要位置,15个示范县中,国家及省级贫困县占66.6%。该省帮助1万多名贫困群众开办网店创业,1144名贫困群众通过相关产业就业。此外,乐村淘、云农场、神州买卖提、掌合天下、年年丰收等一大批电商企业也都落户黑龙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区域性网络营销电商平台体系。
今年4月出台的《辽宁省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实施方案》提出,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着力补齐县、乡、村流通、文化、体育、养老等基层设施短板,优化农村消费环境。切实降低农村流通成本,释放农村消费潜力。鼓励有条件的地区规划建设特色小镇,发挥小城镇连接城乡、辐射农村的作用,提升产业、文化、旅游和社区服务功能,增强商品和要素集散能力。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积极推进农产品产地市场,特别是田头市场试点示范建设。
今年5月,《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实施意见》出台,提出整合县级货运枢纽和乡镇客运站,构建城乡配送中心,引导大型物流企业在梅河口、公主岭、珲春、双辽、扶余、大安、抚松等节点城市和重点镇建设大宗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加快推进供销社改革,为农民和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农资供应、配方施肥、农机作业、统防统治、收储加工等系列化服务。鼓励大型零售企业发展县域连锁店或商贸中心,支持电商进农村,深化与阿里巴巴等知名电商合作,发展电商村镇,加快 “村淘 ”项目建设,构建农村双向流通网络,促进线上线下融合互动;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农村,兴办养老服务、技能培训、医疗机构等服务场所,建设区域性和田头、村头产地市场,扩大农产品销售。积极培育特色小城镇。
创新金融支持和服务方式,大力发展消费金融,能够更好地满足新消费重点领域的金融需求,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
辽宁省将积极发展信贷消费,推动金融机构总部将新产品优先在辽宁市场探索、应用和推广;推动发展信用保险和贷款保证保险,通过“政府+银行+保险”多方参与、风险共担的合作模式,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增信服务。完善融资担保服务体系,支持融资担保机构与银行及消费金融公司开展合作,发挥增信服务功能;建立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支持中兴通讯集团建设国家金融信息系统自主可控战略平台,推动辽宁股权交易中心建成综合性金融资产交易平台。
吉林省要建设国家级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鼓励金融机构拓宽对服务业企业贷款抵(质)押品的种类和范围。规范互联网金融发展,强化普惠金融服务,打造集消费、理财、融资、投资等于一体的金融服务体系。鼓励保险机构开发适合医疗、养老、文化、旅游等行业和小微企业特点的保险险种,开展产品三包责任保险试点,鼓励支持在特种设备、重点消费品领域探索实施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保险制度。
黑龙江省提出,要完善投融资政策体系。鼓励社会资本加大对生活性服务业重点领域建设的投入力度;发挥财政政策效应,通过融资担保、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等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生活性服务业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以培育上市、集合融资、担保扶持等方式拓宽生活性服务业企业的融资渠道;支持保险资金投资生活性服务业重点领域,鼓励开发面向生活性服务业企业和从业人员的保险产品。鼓励商业银行专业化开展知识产权抵押、仓单质押、信用保险保单质押、股权质押、保理等多种方式的金融服务。探索建立保险产品保护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