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传统老工业基地,东北经济发展一直以国有大型企业为主,占据大量优势资源要素,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空间被挤占。然而,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中小企业在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推动技术创新、扩大全社会投资、缓解就业压力、增加税收等诸多方面,仍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要推动力量。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中小企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得到重视,政府在经济上和政策上也开始向中小企业倾斜,而新一轮东北振兴政策的颁布也为东北中小企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1
东北经济进入新常态
全球经济持续低迷、国内“三期叠加”深度调整,东北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仍在不断加大。随着经济增长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增长动力从投资规模扩张转向投资效率提升和消费结构升级,深层次的矛盾也日益凸显,以往传统的经济增长点如房地产、出口贸易等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萎缩。弱势的宏观经济环境导致东北中小企业承受了巨大的经营压力。但随着未来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渐趋合理,增长动力更为多元,经济结构更加优化,中小企业也将迎来难得的历史机遇和改革红利。
从东北地区以往经济发展路径来看,为保持经济快速增长,大多采用加大政策刺激力度、扩大投资等手段,而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得到的资源只占30%左右。这种过大过快的投资大多投向高污染、高能耗的资源性行业,在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成本,如传统的加工贸易型、资源依赖型、能源消耗型产业的发展模式导致钢铁、水泥、煤炭等产业大量过剩,也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等。
近几年经济运行状况显示,结构调整迟缓、产业升级滞后等问题已严重制约了整个东北经济的发展。以往高耗能、高投资、低效率的模式难以为继,产业转型与结构调整正当其时。新常态下,要谋求新的发展必须更加注重创新驱动,发展路径转向生态环保可持续,更加强调体制、机制创新和经济转型升级。而从政府释放的一系列信号来看,尽管未来经济仍面临一定下行压力,但也不会再采取出台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的方法推动经济的高增长。
经营灵活、决策效率高、市场反应灵敏等优势,决定了中小企业的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机会成本较低,再加上中小企业在推动技术创新、扩大全社会投资、缓解就业压力、增加税收、稳定社会等诸多方面起到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有望成为新常态下保持较长时期中高速增长的生力军。因此,政府开始在经济上和政策上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市场份额和待遇,从产权保护制度、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等方面,提出要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这些政策的出台从制度上解决了民营资本的身份、待遇问题,使中小企业将有更多的机会与国有企业同台竞争。由此可见,新常态,为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创造了良好的、前所未有的发展环境。
2
东北再振兴新政策恰逢其时
东北老工业基地作为新中国诞生后国家大规模投资建设的工业基地,为建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国家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历史性重大贡献。然而,由于体制性和结构性矛盾日趋显现,东北老工业基地企业设备和技术老化,竞争力下降,就业矛盾突出,资源型城市主导产业衰退,经济发展步伐较缓慢。与此同时,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等地区快速发展,经济实力差距在不断扩大。为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2003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
东北振兴战略的实施,使东北地区经济增长速度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步伐逐步加快。与此同时,东北三省目前取得的成绩只是阶段性的,与全国特别是发达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尤其是思想观念转变和体制机制创新,以及历史上积累的影响长远发展的结构性、体制性矛盾还没有完全解决,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是一项长期、复杂和艰巨的工作,全面实现振兴目标任重道远。
为巩固扩大东北地区振兴发展成果,推动东北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国务院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简称《政策举措》)2014年发布,从激发市场活力、提升产业竞争力、推动城市转型等11个方面提出35条具体举措。《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简称《若干意见》)今年4月发布,提出到2020年,东北地区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重大成果,再用10年左右时间,东北地区实现全面振兴。东北振兴迎来新一轮的重大历史机遇。
2003年出台的振兴政策重点推进东北地区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加快结构调整。《若干意见》、《政策举措》则更加凸显市场化改革主线,明确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对东北地区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减少行政干预和束缚,使其拥有公平公正的发展机会,在招商引资、资源占有、贷款抵押及享受优惠政策等方面,能够和公有制企业处于同一个平台,赢得更多发展机遇。
新常态下出台新政策,为东北中小企业迎来转型升级的双重机遇。地方政府必须尽快明确下阶段发展思路,在发展国有经济基础上,进一步推动中小企业的充分发展,尽快形成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态势,同时引导企业进行转型升级,增强核心竞争力,提高整体素质和抗风险能力,从而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推动东北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