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亲”上加“清” |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点击数:448次 更新时间:2016/5/3 22:06:31 | 今年3月4日,即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召开次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全国政协民建、工商联界委员联组会,发表了题为《毫不动摇坚持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推动各种所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讲话(以下简称《讲话》)。这篇《讲话》言简意赅、旨远蕴深,公开发表后迅速激起了热烈反响,有媒体称是又一个“春天的故事”。
一、何以有直取人心的气势?《讲话》通篇具有直取人心的气势,三部分前后照应、严丝合缝、一气呵成,读来极具说服力、亲和力和启发力,这从根本上说,贵在据理,重在阐理,有“理”在握,又循循善诱,渗透着气贯长虹的自信与定力,正所谓“理直气壮”——“理直”,方可“气壮”。
比如,《讲话》虽侧重针对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问题,但着眼点则是第一部分“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这个大框架、大基调、大格局。《讲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任何想把公有制经济否定掉或者想把非公有制经济否定掉的观点,都是不符合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都是不符合我国改革发展要求的,因此也都是错误的”。其中还提到,“公有制经济是长期以来在国家发展历程中形成的,为国家建设、国防安全、人民生活改善作出了突出贡献,是全体人民的宝贵财富,当然要让它发展好,继续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这“当然”二字,斩钉截铁,具有毋庸置疑的气势,关键就是合乎情理、理在其中。
又如,在第二部分论及“贯彻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时,也明确指出“我国仍然是全球投资机会最好的国家”,“我还是那句话,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让民营企业真正从政策中增强获得感”。视野开阔,又切切在理、入情入理,对增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信心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导向性!
又如,在第三部分论及“推动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做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时,既明明白白地指出“我们要求领导干部同民营企业家打交道要守住底线、把好分寸,并不意味着领导干部可以对民营企业家不理不睬,对他们的正当要求置若罔闻,对他们的合法权益不予保护”,又清清楚楚地指出“非公有制经济要健康发展,前提是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要健康成长。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也要认识到这一点,加强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提升。不要听到这个要求就感到不舒服……”,句句都鞭辟入理,意旨明朗,令人择舍清晰不迷途。
中国古典名作《晏子》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景公问晏子曰:‘富民安众难乎?’对曰:‘易。节欲则民富,中听则民安,行此两者而已矣’”。很显然,晏子为齐景公所出“富民安众”之策,或许偏于简化,但“仅此两者”确实至为切要。其中“中听则民安”,原意是只要判案公正,百姓就会安定。而引申于今,大凡政治家,其主要精力不正是广义的“判案”吗?不正是要对各类错综复杂的事物特别是重大事宜下判断、做梳理、给出导向吗?至于能否达到“中听”,则全仰赖是否顺乎法理、情理、常理,乃至真理。
《讲话》逐一回应或解析当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重大现实问题,合情合理,字里行间托出的是一个“理”字,撑起的也是一个“理”字,让人“中听”,让人心悦诚服,使民营企业家们“一扫心头之雾霾”。由此可以说,这恰是古训“中听则民安”的现代诠释与升华,凸显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循“理”在先、以“理”服众、以“理”安民。
二、以“三个没有变”应多事之“变”
人们常说,以不变应万变。在《讲话》中,总书记重申了“三个没有变”,即“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变,我们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没有变,我们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没有变”。那么,为何要重申这“三个没有变”呢?笔者认为,恰恰是由于“变”——形势有所“变”、环境有所“变”、人们的思想情感与行为取向有所“变”……
比如,经历30多年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自2011年后开始转入中高速增长。已成定局的“趋势性放缓”,使相当一部分粗放经营的民营企业不得不“去产能”、“去库存”,有些还纷纷陷入停摆、停业困局,使“结构调整阵痛期”的阵痛烈度以及与“经济增长速度换档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特征凸现。这一方面受制于来自国际市场的周期性、外部性影响;另一方面也为我国自身的体制性局限、结构性矛盾所使然,意味着民营企业所面临的宏观经济形势与运营环境确实“变”得更加严峻、更有挑战性和不确定性了。
又如,近年来持续高压反腐,有效遏制了索贿、寻租以及官商勾结、权钱交易大面积泛滥势头。但是,新型政商关系的构建有一定的滞后性,有些官员中相继产生出另一种变相的“有权任性”,即不作为,搞所谓的“软拒绝”、“冷暴力”、“不贪不占也不干”……,懒政怠政庸政问题突出。此类为官之“变”,搞得很多民营企业不知所措,创业创新热情受挫,随即也生出心灰意冷之“变”、垂头丧气之“变”,有人概括为“三心二意”,即揪心、伤心、灰心、离意、去意。这种思想情感与行为取向上的变化,对整个非公有制经济乃至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都构成危害,是极其不利的。
正是由于在经济社会生活中出现了或者客观存在着诸多变化乃至变局,《讲话》才直面其中,明确表态“三个没有变”,重申了决策高层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一贯立场和重视态度,其澄清作用、矫正作用、激励作用显而易见,大大疏解了一个时期以来郁结在民营企业家们心头的烦恼与不爽。特别是第三个没有变,建立在前两个没有变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延展,向民营企业传递了下一步在“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两方面将有更多着力的坚定决心及利好信息。这“三个没有变”,必将对非公有制经济产生强刺激,促使其信心回归,让那些一度变坏、变乱了的心情、心态、心智重新变回来,乃至变得更积极、更向上。而且,从历史观的视角看,“三个没有变”无疑是近40年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历程的成功积淀与概括,也是执政党作出的庄严承诺。
“三个没有变”,应当是永远点亮在广大民营企业家心中的航标灯!倘若哲学认定一切都可能变、一切都在变,那么,这“三个没有变”也应当是变得越来越坚挺、越来越稳定、越来越深入人心或深得人心。
三、且将“亲”“清”为常态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组成部分,“政”与“商”之间原本就不该有利益冲突,原本就应当是各司其职、各尽其能。但是,由于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收入分配制度、行政管理体制等改革远未到位,使得为商侧攫取财富的冲动鼓噪不止,图谋“不清”之“亲”,亦使为政侧顶风贪腐的冲动屡禁不止,陷于“亲”之“不清”,从而导致政商关系滑出正常轨道,或扭曲,或畸形,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损坏。无论是先前的“勾肩搭背”,还是眼下更多地转为“背对着背”,所谓“不接电话、不批文件、不审项目”的“僵尸行政”,本质上都反映了政商关系的不正常、不健康,进而反映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尚未正确处理好。
对此,《讲话》用了较大篇幅,先是排他性地开出了有关政商关系的“负面清单”,即三个“不能”,然后正面提出“亲”“清”二字,对新型政商关系做出了富有新意的独到界定。习近平总书记说,“我常在想,新型政商关系应该是什么样的?概括起来说,我看就是‘亲’‘清’两个字”。这“常在想”,说明“亲”“清”二字不同寻常,是深思熟虑的结果,是很有思想含量和首创性的。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亲”与“清”也有一些零星表述,比如《说苑》云,“尧存心于天下,加志于穷民,痛万姓之罹罪,忧众生之不遂也”(尧帝对天下人都心存关怀,尤其对穷苦黎民更加关爱,心痛百姓遭受罪罚,担忧众人不能顺心如意);比如《刘廙政论》云,“夫为政者,莫善于清其吏也”(治理政事,没有比使官吏清廉更好的了)。但是,将“亲”与“清”放在一起来全面辩证地进行思考的则绝无仅有,而且那些片言只语都不是专门针对政商关系的。因此,《讲话》用“亲”“清”二字来定义新型政商关系,其眼光与境界都不啻是一种时代的超越。
《讲话》从政商两方面具体阐明了“亲”“清”二字内涵,其核心意思就是政商之间彼此都要做到“亲”上加“清”,“亲”而不“清”不行,“清”而不“亲”也不行,两者互为前提、互为支撑、互为规范,也就是说要允亲允清、毕亲毕清。
可以说,“亲”“清”二字的提出,既朴实无华,又拨云去雾,非常贴切地为增进政商互信、改善和净化现实政商关系直至构建新型政商关系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思路、尺度及可行性。这必然有利于推动党的建设、公职人员队伍建设,也有利于促进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可望唤来风清气正、春色满园。
由于“亲”“清”二字以及政商关系方面的论述,是在第三部分“推动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做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这个主旨下展开的,所以,不难看出,其侧重点还是寄望于广大民营企业家的健康成长,在相当程度上为广大民营企业家勾勒出了行为规范,也深刻体现了对他们的真诚爱护和殷切期望。而广大民营企业家也确实应努力铆成一股劲,认真贯彻好《讲话》精神,在今后的经济社会生活中与有良知的政府官员们一道力争将“亲”“清”二字常态化。
可以说,一部当代中国公司史甚至整部改革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政商关系史,就是找寻和探索政府与企业(市场)之间正确权力边界的历史。因此,一旦“亲”“清”二字在政商两侧都蔚为风尚,那一定是政商关系之大幸,乃至整个中华民族之大幸,因为它在创建和谐社会方面显然具有风向标意义、定盘星意义、压舱石意义。
四、工商联的自信与自强
《讲话》全文共六千多字,紧凑而简练,其中提及工商联有九次之多。这从一个侧面说明总书记对工商联工作是高度关注、高度重视的。
近些年来,全国工商联加强队伍建设,着力整治“高位截瘫”式的组织涣散问题,带动整个系统增强和提高四大能力,即“政治把握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群众工作能力、落实推进能力”,做了很多具有开创性的工作,比如开展中小企业综合性调研活动和小微企业保生存谋发展调研活动、开展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对企业发展的信心、对社会的信誉”为特色的“四信教育”活动、开展第三方评估工作等等,在全社会都产生了良好影响。全国工商联一年一度的执委会和常委会也大多安排在中西部省份召开,精心引导民间资本为实现全国地区经济均衡发展多作贡献;此外,还持续多年在贵州毕节和四川仪陇等地实施扶贫试点工作,在面上又大力推进“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亦为可圈可点之举。对此,《讲话》给予了充分肯定,要求进一步“抓好落实、抓出成效”,从中亦可体会到习近平总书记情系7000万贫困人口以及倒计时扶贫脱困之关切。
当然,尤其值得一书的莫过于2010年9月16日颁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工商联工作的意见》。此为近年来工商联工作中最具有里程碑、纲领性意义的重大事件,不仅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也凝聚着工商联系统上上下下的不懈努力。文件首次明确了“工商联工作是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和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多次提及两个健康,对指导工商联确立工作主题迈上新台阶产生着深远影响。《讲话》不仅对两个健康的内在关联进行了深度解析,继中央统战工作会议后,再次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作为“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予以强调,而且又不限于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从全文标题看,是引申为“推动各种所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这说明,全国工商联多年狠抓两个健康,对全局也有促进作用。
从工商联工作的诸多变化及不俗业绩中,人们可以收获更多的自信,从而备受鼓舞,继续奋发向上。然而,按照《讲话》要求,整个工商联系统还应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增强凝聚力、影响力、执行力,在推动所属商会改革等方面都要切实担负起指导、引导和服务职责。相对于光荣而又繁重的时代使命及任务,如何彻底改变干部队伍中尚存的不作为、不善为之弊,解决好本领恐慌、知识空白、经验盲区、能力弱项等问题,显得分外紧迫。总书记说,“我们都要‘自强不息,止于至善’”。谦和一语,远离训斥,却更有启悟教育之效。为不辜负殷切期望,我们能做或应做的,不正是更要“自强不息,止于至善”吗?
|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 上一篇:政商双方皆要“亦亲亦清” 下一篇:事后严惩不如事先严管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