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东北振兴寄望民营经济发力 |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点击数:441次 更新时间:2016/4/29 8:23:45 | 振兴东北战略,又一次吹响新的号角。4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对外发布。意见提出,到2020年,东北地区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重大成果,在此基础上再用10年左右时间,实现全面振兴,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支撑带。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在盘活全国“一盘棋”中,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走了“三步棋”,其中一步棋便是90年代末到新世纪之交提出的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
2003年,中央第一次提出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而让人着急的是,从2003年至今,这十几年来中央的鼎力支持,并没有如愿迎来东北地区的“凤凰涅槃”,反而一次次证实,东北地区已成中国经济最脆弱的板块、甚至是中国经济的“塌陷区”。
2013年以来,东北三省经济增速持续下行,2015年东北三省的GDP增速排名位居后列,今年一季度,吉林、山西、黑龙江、辽宁经济增速排名最后四位,其中辽宁首现负增长。
东北本不该成为“弱势地区”。东北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国的1/7,人口有一亿多,粮食产量占全国1/5多,能源资源、产业基础、科教人才力量雄厚,集聚着大量的人们耳熟能详的大企业,一重、一汽、长客、鞍钢、沈鼓、沈飞、大连造船……
那么,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在工商联界别的小组讨论上,新华联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总裁傅军的发言让人印象深刻,他说,以他的亲身考察、体验,为什么东北地区的经济始终搞不上来呢,原因是发展民营经济的环境太不好。
有个比喻很形象,说大庆“打喷嚏”,全省就“感冒”。一则大庆油田每年减产150万吨的消息,就加剧了人们对黑龙江乃至东北经济的担忧。150万吨原油的产值,相当于东北一个中等城市的GDP,仅此一项就拉低了黑龙江全省工业增加值1.5个百分点。而根据统计资料,黑龙江省现有规模以上企业4113家,国有企业比重接近70%。国有经济比重过大,使得经济运行内生动力不足、结构调整艰难,这是东北三省政府官员、企业领导、专家学者的共同看法。
与此同时,在长期的振兴东北计划中,国家的政策、资金和项目支持主要放在以国有企业改组改制为重点的体制机制创新上,设法通过国有企业扭亏为盈,摆脱困境,忽视了民营经济在东北振兴中的作用,由此,市场经济活跃程度不足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东北的发展问题难以药到病除。
企业是市场的细胞,民营企业不发达的地区,市场经济难以活跃,经济发展难有动力。在中国经济的发展经验中,东南沿海的发达是深受民营经济发达之益处,最近重庆GDP增速连续八季度稳坐全国第一也是得益于民营企业的活跃,细观其数据,一季度,重庆全市中小企业同比增长11.0%,对全市GDP增长贡献率达到42.9%;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10.9%,占全市GDP比重61.4%,对全市GDP增长贡献率达到69.0%。
而如何吸引民营经济,唯有“筑巢引凤”。重庆经验或可供东三省借鉴。如重庆市长黄奇帆所言,重庆正在打造低税费、低物流成本、低要素成本、低土地房产成本、低融资成本的“五低”投资环境,为产业转型升级创造良好条件。在黄奇帆看来,政府是造环境,环境造好了,这个地方就发展了。
至于东三省,必须首先转变思想,转变思想,转变思想,拯救“失速”,唯有剔除固化思维,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 上一篇:电商“热”中急需“冷”思考 下一篇:新一轮东北振兴的时代背景和总体思路 |
|
|
|